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三十七章 存亡

崇禎七年的上元節,蘭州城花燈滿市井,紅紗滿書,光怪陸離的各式花燈使這座黃河沿岸最大的城池如同倒映漫天星河。

黃河南岸升起巨大燈輪,五光十色;南關的拱攔門上修起高大燈樓,光亮璀璨;西關的袖川門內,肅藩僕役高舉燈龍,自大街隨舞獅隊蜿蜒而過。

數不清的婦人女子盛裝打扮結伴而行,依照走百病的習俗,隊伍摩肩接踵,沿城牆根登上黃河數十艘連線兩岸的浮橋船,走橋渡危,去病祈福。

更有互生好感的少男少女結伴出遊,提著燈籠追逐打鬧,在城外放出漫天煙火。

蘭州城盡是歡聲笑語鑼鼓喧天,肅王府盛大的夜宴中,受邀參加的官宦貴人們舉杯相慶,同是一派佳節喜樂之景。

唯獨在王城北牆的拂雲樓上,氣氛格外沉悶。

肅王朱識鋐在宴席中邀蘭州參將師襄等上拂雲樓,看向城下奔流滔滔的黃河,樓上璀璨燈火映出一張憂心忡忡的臉。

朱識鋐今年整三十歲,自十七歲繼位以來,已在位整整十三年。

肅藩在諸多宗室裡,在貧窮方面能排得上號,落了這個結果並不是因為他們藩國在蘭州,主要是兩個原因,一來是不善經營、二來家教極佳。

肅藩的封地並不富裕,但擁有馬場,原本也談不上貧窮,他們曾是大明帝國的戰馬贊助商,在永樂年間,兩次進貢上千匹戰馬以供國用;後來幾乎成為定製,對朝廷的戰馬需求有求必應。

肅藩窮,是從明初的朱楧那會就窮,太祖皇帝定下祖制,肅王祿米是五百石。

當然朱元璋對小兒子不壞,祿米少是因為肅藩偏遠,因此劃了許多牧地莊田,肅王在甘、涼、蘭、固四地共有莊田四十四萬餘畝,每年能收到的租稅折糧一萬兩千餘石。

也正因如此,肅藩才能一直給朝廷貢馬,仁宗皇帝朱高熾給肅王漲過祿米,漲到了每年一千石。

不過在隆慶年間,肅藩財力急轉而下,當時大宗絕嗣,朱識鋐的爺爺輔國將軍朱縉墤是以肅藩小宗的身份請求繼位,朝廷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收回封地的機會。

朱縉墤繼位有兩個條件,第一是他繼位肅王,但仍享輔國將軍八百石祿米;其次是肅藩把其在甘州、涼州、固原的折祿莊田退回朝廷,充作甘肅、固原兩郡軍費。

四十多萬畝莊田,一下交回去三十多萬畝,朱縉墤繼位開始就琢磨一件事,把肅藩的莊田從朝廷那要回來。

從隆慶五年到萬曆十六年,朱識鋐的爺爺折騰了一輩子,從朝廷那要回十多萬畝;等他爸爸繼位,肅王祿米又打了個折,名義八百石,實際每年到手二百四十石。

偏偏朱識鋐他爹是個硬核賢王,在位其間每隔三年就給朝廷貢馬,還主動給朝廷上奏,將莊田裡的十多萬頃田地交還朝廷,把神宗皇帝感動壞了,專門派官員給他爹修牌坊。

輪著朱識鋐繼位,他自己每年收入僅有兩千餘石,整個藩國的小宗田產加到一起也就兩萬石出頭。

自打崇禎皇帝繼位,朱識鋐良好的家教讓本就不算豪奢的肅親王更加貧窮,他兩次給皇上捐資助餉,每次白銀一千兩。

還貢了三次馬,不過祖宗貢馬千匹的盛況無法重現,他湊一百匹都費勁,每次只能貢五十匹。

雪上加霜的是整個肅藩的莊田收入還被劉承宗搶過一次,甚至還寫了封信說他手下有人貪墨,嘲笑他。

都已經這樣了,親戚還千里迢迢寫信來騙他敗家。

朱識鋐昨天收到韓藩送來的信,說延安府支援蘭州的楊將軍和任指揮使已經率軍進入平涼境內,他發動韓藩宗親,為朝廷捐資三千兩勞軍。

韓小王寫信過來,拿劉承宗教育他的話教育肅王呢:想活命要看人心,來吧,一塊捐資助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