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留下一兩個營在寧夏根本沒用。
寧夏鎮城的城牆很大,一個城垛站一個人,就得兩營兵力。
加上守城輪換,至少要四個營才能形成防守力量。
而留下四個營,就意味著只有一鎮人馬能出去救援了。
洪承疇對三名文官有絕對的領導權,他們的反對聲被草率地壓制下去,整個寧夏鎮城隨即動了起來,先以曹文詔中鎮下轄的白廣恩率軍前驅探路、規劃路線。
餘下數營集結人馬,各營攜帶儘可能多的口糧,並由標營押運金銀、版籍等重要物資,隨即依次開向黃河東岸,再浩浩蕩蕩地向靈州展開救援。
但還是那句話,大聰明的心眼子破不了大傻逼的防。
劉承宗覺得,以洪承疇、左良玉、曹文詔等人之智勇,多半會讓張應昌據守,從別處上演一出圍魏救趙的把戲。
而這個魏,肯定是中衛,所以他也從紅寺堡發兵了,根本沒管任權兒的第二旅,直接從紅寺堡向寧夏鎮城進發。
就在兩萬多寧夏鎮兵大張旗鼓地從鎮城東邊渡過黃河的時候,南面邊牆上的烽火一道道燃到了寧夏鎮城。
邊牆上的烽火昨天就燒起來了,直到白天都熄了,這是又燃了起來。
南邊燃起烽火的地方叫鳴沙洲堡,隸屬寧夏中衛,跟寧夏鎮城隔了二百多里地。
大張旗鼓的明軍在下游從河西往河東走的同時。
浩浩蕩蕩的元帥軍沿紅柳河出營盤溝,繞過鳴沙洲堡,從黃河東岸渡河向西。
守堡把總開戰前回中衛算計田產去了,留在堡內的將官是副千戶韓嘉爵。
韓嘉爵看見劉承宗那寧夏總兵官的儀仗,就下令堡內軍兵放下兵器出城,自己帶倆人至三里外迎接。
韓嘉爵是世襲衛官,在寧夏都是出了名的有技勇,跟寧夏鎮城的李學牧、後衛的包永成和包永明兄弟倆一時俱稱勇武。
又駐紮在鳴沙洲這個關竅地方,按說他該死守。
奈何如今這個時候不好,他的長官丁孔應跑回家計算田產,人家算的是依照新編的稅法,他們家的田地要納多少畝的錢糧。
而韓嘉爵就省事了,他整個家族百十口人,有田地四百多頃,但都在黃河西邊,剛好是洪承疇收地的範圍。
四百多頃祖產一眨眼都被洪承疇收到官府去了,連個說法都沒有。
就是一個總督帶一群客兵跑來武力圈地,而且是把崇禎皇帝金口玉言劃分的民田民產剝奪,你這還是朝廷的官員嗎?你這和叛軍有何區別!
單是這個,也不至於讓韓嘉爵叛了,主要還是劉承宗的人馬太多。
馬蹄聲在營盤溝口響起,這邊的先頭部隊已經沿紅柳河出來了,後頭的兵還在山溝裡悶頭趕路,弄得整個山溝都是高高升起的煙塵。
就韓嘉爵這一座小堡子,三百多守軍,守啥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反正南邊是割據叛軍,北邊也是割據叛軍,還他媽是把他家地搶了的叛軍,兩害相權,還是讓劉承宗去北邊幹洪承疇吧。
韓嘉爵見了劉承宗也不害怕,畢恭畢敬行了禮,敘說淵源。
他說自己寧夏中衛副千戶,早年曾在賀總兵標下作戰,是元帥府通政使的同鄉同窗。
關係有點遠。
賀總兵指的是賀虎臣,通政使則是林蔚,中衛的秀才出身,慶藩鄉君儀賓。
他們這個所謂同窗,就是一起在中衛衛學讀過書。
不過關係遠近並不重要,就是個由頭,關係真親近早投了,也不必等到今日。
劉承宗笑眯眯道:“即是同學,就是自己人,你且讓軍兵安心,待戰事結束一切安堵如故,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