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這套。
他們在肅州邊外沙漠裡吃甘肅總兵的炮子時,佛祖法旨何在?
但信不信不重要、人們是否對教法經義有明確認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蒙古貴族講究黃金家族的血緣,但蒙古的部眾不能用血緣來團結,尤其是青海的蒙古部眾。
自從俺答汗派人入據海上,這裡就像失敗者趕集,匯聚了從中亞探馬赤軍到貝加爾湖林中百姓的所有部眾。
隨便挑出兩個牧民,他們可能有同一個爺爺,也有可能比崇禎皇帝和林丹大汗在血緣上的關係還遠。
從元順帝到達延汗,蒙古諸部歷經多次分封,各部只是還使用過去的名字,但血緣上亂成一鍋粥,何況早就不存在能把諸部攏在一起統稱蒙古的強力大汗了。
那麼靠什麼來維持身份認同?宗教。
此時的蒙古處境尷尬,他們不能沒有宗教帶來的身份認同,但想依靠這個就必須被動加入雪山上的教派紛爭。
這說來著實好笑,作為一個蒙古貴族,阿爾斯蘭可能比很多烏斯藏貴族更希望雪山紛爭恢復平靜。
又是一門鐵炮被鍛造出來,阿爾斯蘭看著屬於自己的神兵利器,心中無比滿足。
烏蘭山製造的鐵炮,參照的是衛拉特繳獲斡魯思強盜的銅炮,但阿爾斯蘭無法進行仿製,因為他非常缺少銅料。
照明朝人的思路,沒有銅料就用鑄鐵炮嘛。
阿爾斯蘭倒是想鑄造鐵炮……別看鑄鐵炮沉重且沒有鑄銅炮耐用,以明朝的技術來說非常簡單,劉承宗在山西得到兩門紅夷炮,就只留下銅炮,把沉重的鐵炮扔在延安衛。
因為鑄鐵炮效能並不算好,它只有一個最重要的優點,便宜。
但放眼世界,鑄鐵炮的製作工藝屬於世上第一梯隊的技術難關,海上強權西班牙都不會,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這種技術。
在天啟年間,瑞典出口鑄鐵炮引起了英國的注意,因為在此之前整個歐洲的鑄鐵炮出口完全被英國壟斷。
這東西對大明來說是隨時可以拿來用的技術,而對阿爾斯蘭來說,是需要研究的科學。
調集大量工匠、有足夠的材料,阿爾斯蘭能鍛造出最好的彎刀、最好的鎧甲、最鋒利的箭簇甚至能敲出一根好銃管,有現成的鳥銃仿製,各種零件也沒有技術難點。
但是把一門鑄鐵炮放在他面前,給他再多蒙古工匠也仿製不出來。
不過仿製不出來可以走別的路,在聰明才智上人與人之間相差並不算大,阿爾斯蘭的炮是大小跟獅子炮差不多的鍛鐵炮,用敲出來的鐵筒做炮膛,外層參考哈密的火槍,用鍛鐵條一層層捲上去,正著卷完反著卷。
輕便且質量非常好,除了造價高昂、工時過久、口徑較小之外幾乎沒有缺點。
一個多月,他發動了許多匠人,只做出五門鐵炮、二百多顆炮彈。
鐵炮彈,也是匠人用錘子敲出來的,因為他們不會鑄鐵,草原上只有土默特的蒙古匠人會鑄鐵,但阿爾斯蘭沒參與東征,他手下沒有會鑄鐵的人。
即便如此,由於每個從漠南漠北跑到烏蘭山的人,都在各地有豐富的挨炮經驗,所以每一門鐵炮、每一顆炮彈鍛好,對蒙古諸部來說都像一個值得歡慶的節日。
不過第五門鐵炮鍛好的這天,阿爾斯蘭沒來得及慶祝,就收到東邊森林放牧的牧民急報。
“漢人地方的軍隊越過茶卡鹽池,在山口修了座木堡!”
阿爾斯蘭正摩拳擦掌著想試試火炮的威力,馳騁的馬隊自烏蘭城外洶湧奔出,從溼地奔赴森林。
他們在山道間發現漢人正在修築外層柵欄的山地木堡,趁堡壘僅有數十名守軍,不等火炮運抵立即發起圍攻。
圍攻非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