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五章 辦事處

在電冰箱問世之前,鹽永遠是官府斂財的最好手段。

而得益於康寧府過去的政治形式,所有山川河流礦冶牲畜甚至這片土地上行走的每個人,都屬於劉承宗。

他給予人們的每一點權利,都是讓利。

駐紮在囊鎖謙莫宮的黃勝宵給劉承宗送來了個小玩意,準確的說是銀幣。

這枚銀幣來自藏地,由烏斯藏與尼泊爾貿易中取得,作為烏斯藏市場流通的貨幣之一。

烏斯藏本就缺少白銀,最大的白銀流入來自元朝的賣頭援助,白銀珍貴,為防止鹼性腐蝕就把銀加在別的金屬裡面,就形成獨特的工藝。

而這枚銀銅混合幣名為坦卡,上面既沒國王的名字也沒紀年,分不清來自什麼邦國,鑄造技術低劣,歪歪扭扭不成圓形,銀的純度也非常低。

在大宗貿易中,人們認可這種來自尼泊爾的坦卡幣,也認可銀兩,不過在日常生活當中,更多的是以物易物。

由於自耕農數量不多,奴隸主自給自足,人們對貿易的需求很低,通常就是揹著青稞去廟裡捐點糧食、借點糧食、換點工具。

這枚銀幣提醒了劉承宗,在官府之下,他需要籌備錢莊,並鑄造銅幣了。

之所以要鑄造銅幣而非銀幣金幣,是因為用不到……在通貨膨脹到一個士兵月餉四兩之前,鑄造銀幣意義不大。

銀兩能用銀剪剪開、能用戥子稱量,銀幣就差點意思。

即使是鑄造半兩銀幣,對這個時代來說面額都有些太大,於生活中並不方便。

他的設想是鑄造銅錢,發行青海大元帥府的銅幣,用銅幣規定官銀兌換的官價,再以發行銅錢數量來調控市面糧食價格,最終達到穩定市場的目的。

設立錢莊,一方面為彌補康寧府寺廟的缺失,為百姓提供貸款業務;另一方面也為給駐軍、官員發工資提供便利條件,減少兩府之間小宗銀兩運輸的次數。

二府距離遙遠,缺少驛站與道路設施,交通不便,來往輸送銀兩物資,需要佔用兵力,兵多了麻煩、兵少了未必能保住官銀。

沿途貴族土司掌握的土兵,雖無叛亂之力,卻有著成為高原馬匪的潛質。

地廣人稀的高山深谷,簡直是孕育馬匪強盜的溫床。

劉承宗暫時能想到的方法,就是減少輸送銀兩的次數,把押運銀兩與士兵長途行軍訓練結合在一起。

不過錢莊這事必須要有個人負責,劉承宗覺得最好的人選是承運。

但眼下承運管著俱爾灣的市場,分身乏術,所以劉承宗寫了封信,讓承運把俱爾灣市場交給跟著他西奔千里的岳父王訟師,先過來跟他一起合計這事。

每到需要用人的時候,劉承宗就會覺得自己身邊人才太少,不禁後悔當年在陝西流竄時沒打進西安府,把六部在陝西的官員都打包綁了。

把一省六部官員都綁了,想想就讓人興奮。

不過無妨,以後還有機會,他的爐霍縣離四川成都已經很近了。

他打算等康寧府的構架穩定下來,派人在成都府設立個辦事處,雙管齊下,一面招攬失去土地的四川百姓,一面資助招攬落第秀才和不得志的舉人。

有文化有力量人是帝國柱石,而一旦這些人沒得到應有社會地位,就會成為一個帝國最大的危險。

在鑄造銅幣方面,劉承宗有個很大的優勢……由於戰爭剛剛結束,康寧府各縣都有一大批亟待處理的銅佛。

這玩意兒就和各式法器一樣,每個貴族莊園裡都能搜出好幾位。

它不像其他東西,絕大多數平時神神叨叨的貴族老爺在逃跑時都非常清醒,記得捲走所有的金銀寶石,卻刻意把沉重的佛祖遺忘。

還有些貴族連金銀財寶都顧不上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