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八十七章 關西有好漢

六輛木幔車,吊著七八尺見方的厚實木幔,車上還堆放備用繩索、木樑與替換的木幔板。

民夫與士兵在巨大的幔板陰影裡推著勒勒車掩埋城壕,他們不成隊形,各自在幔板與器械的掩護下進行勞作,不過楊嘉謨從規模上能看出來,這批士兵在編制大概是三十個百總隊,一半是民夫、一半是士兵。

第二個梯隊只有十五六個百人隊,看上去像是攻城的主力部隊,裝備有八輛臨車、八臺雲梯筒車、十幾架備用長梯,還有另外四百人規模的炮隊。

第三個梯隊則是五里外分散開的三十個百人隊,衣甲最為鮮明,楊嘉謨甚至能看見那裡屬於總兵官的元帥大纛,劉承宗就在那。

臨車就是攻城車,造得比城牆略高,是木質射臺,能夠搭載少量士兵憑藉高度優勢向城頭守軍射擊,同時在臨近城牆時也能放木板搭在城牆上,使士兵登城作戰。

眼下元帥軍的臨車在緩慢移動中還未搭載士兵,不過楊嘉謨用望遠鏡已經能看見臨車頂層放著不少火槍,很長很長的火槍。

這兩個梯隊有士兵近四千人,跟城內依然能作戰的守軍數目相抵,楊嘉謨不怕,但他端著望遠鏡掃過陣前,卻打從心底冒涼氣。

那些填城壕的民夫啊,都是高臺的百姓,其中還有一大部分看上去就是高臺千戶所的旗軍和軍餘,身上都穿著洗爛了的鴛鴦戰襖。

那些推動攻城器械的軍兵,更是統統一水的明軍的裝束,他們的穿戴跟五里外列隊的元帥府軍兵根本不一樣。

這一點在軍官身上最為明顯,明軍的軍官穿的是上下分體的布面甲,一般是紅藍兩色。

而元帥軍的軍官呢,就倆字兒,富貴。

按說這幫人鎧甲形制跟明軍一樣,也是布面甲,但他們不穿,都在騾子身上馱著或車上扔著。

他們穿的是鑲皮棉襖棉褲,袖口、下襬、領子鑲邊還有缽胃頓項都是毛茸茸的,看著就很暖和,棉襖棉褲外邊則俱罩鎖子甲,楊嘉謨也想不通劉承宗從哪兒弄這麼多鎖子甲。

夜裡的時候楊嘉謨還見過他們穿半袖的長罩甲,不是布的也不是棉的,看著像氈子但要細得多,可他又打從心底不樂意往羊絨那邊猜……這種尺寸的羊絨罩甲少說五斤,單單絨線就值銀五兩,稍微重點再算上紡織工的工時就得十兩往上。

楊嘉謨這個總兵官穿的御賜錦緞、潞綢做的三層表裡衣裳,按市價也就才值三兩銀子,算上繡工都沒到十兩。

怎麼著,一個叛兵頭子的河湟割據小政權,小隊長穿的都比大明總兵官好了?

但這不是楊嘉謨感到寒心的原因,真正讓他寒心的是城外的這些民夫和士兵,正在填高臺護城河的都是高臺的軍戶,他們可能去年剛剛把護城河的淤泥往外疏透過。

而第一批進攻高臺計程車兵則是肅州軍,就是楊嘉謨這個甘肅總兵官麾下的肅州軍。

別說他不明白,護城河對岸指揮民夫填壕溝的肅州營參將胡志深也不明白,他尋思城上的楊總兵為啥不投降呢?

這仗打來打去死的都是咱自家人,更別說甘肅甘肅,肅州已經降了,甘州也已經降了,你這個涼州人出身的總兵官還在這守著個高臺城,圖個啥嘛。

在他看來楊嘉謨就該趕緊跑回老家去,只不過後邊的劉大元帥未必會讓他跑回去就是了。

不過想不明白歸想不明白,胡志深對他的軍隊第一批進攻高臺這事沒啥意見,早在倆月以前肅州剛剛投降的時候,劉承宗就把話跟他說明白,肅州營整編完成就要拉到前線打仗。

胡志深過來之前一直提心吊膽,他本來就自己認領了肅州衛小廢物的稱號,只是得勢勸降了山窮水盡的遊擊將軍丁國棟、千總米剌印,這倆是肅州真正的狠人。

再加上身邊元帥府下派的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