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都買小王爺這是在市場上買菜呢?”羅克恩還記著剛才的過節,立刻便出言嘲諷鄭柞。
鄭柞冷笑道:“我安南國有的是軍費,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閣下大可不必表現得這麼嫉妒!”
李奈見這二位又要開始鬥嘴,趕緊轉頭向旁邊看熱鬧的李凒問道:“請問世子,貴國可有什麼軍購計劃?”
他這問題一提,鄭柞和羅克恩都悻悻地停了下來。這不光是外交禮儀的問題,他們也的確想透過隻言片語的資訊,瞭解朝鮮這個北方國家對海漢武器的依賴程度。
李凒當然不可能告以實情,只能含糊應道:“本國去才經歷一場大戰,如今正值戰後重建之時,需要用錢的地方甚多,大概暫時不會在採購武器上面花多少錢了。”
鄭柞道:“世子此言差矣,貴國去不就是因為軍力不足才向海漢求援,然後才有了聯軍北上協助貴國抗清一戰。如今戰事雖告一段落,但想必滿清野心未失,遲早還會來找貴國的麻煩,組建一支強大軍隊才是當務之急。何況貴國還派了一批軍人來三亞深造,其目的難道不就是為了學成歸國之後組建一支新軍嗎?”
鄭柞所說聽起來極有道理,李凒一時竟無從反駁,只好苦笑著說道:“小王爺言之有理,只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要組建一支新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李凒不願在外人面前自爆短處,但這個話題討論起來的確會讓他覺得非常尷尬。
好在李奈看出他的為難,主動為他解圍道:“國以民為本,貴國戰後先解決戰亂留下的問題,那也是國王愛民的一種體現,如此甚好。”
李凒感激地看了李奈一眼,點點頭道:“去的戰亂導致我國數十家園被毀,流離失所,想必各位也略有耳聞。如果不能儘快解決這些民眾的生計問題,那就有可能會生出大亂。說句可能會得罪三少爺的話,大明這些內亂不斷,不就是因為解決好民生嗎?”
李奈應道:“無妨,這本來就是事實。中原流民武裝就如蝗蟲一般,走到哪裡就搬空哪裡,導致無法從事農業生產的地方越來越多,而由此也產生了更多的流民。朝廷沒法賑濟那麼多的人,而流民為了生存,就會鋌而走險,在少數惡人指揮下燒掠,讓當地景況越來越惡劣。貴國先賑濟難民的做法,應該就可以有效避免類似大明的亂象發生。”
李奈曾與海漢高層多次討論過大明的內憂外患,所以對於這種問題也看得比較透徹,可以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上去給出自己的意見。至於去朝鮮的戰況,在海漢官方發行的報紙上都有連篇累牘的詳細報道,因此在場這幾人對當時的狀況都並不陌生,也明白李凒所說的倒也並非虛言。
至於鄭柞為何會認為加強軍事建設比安撫,組織戰後重建更為重要,那是因為當時安南所處的特殊歷史環境與朝鮮有所差別。那時候安南有海漢這個強援,而海漢為了自身發展,從安南收羅了大量無家可歸的戰爭難民,送到海南島進行安置。
這種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安南在戰後的民生壓力,加之用多個港口換得了海漢在武器裝備和人員培訓方面的大力支援,因此安南在戰後的武裝實力簡直是以突飛猛進的速度在提升。這中間的原因很複雜,但站在鄭柞的角度來看,安南在結束後花在軍事建設上的資源的確比民生多得多,而且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只是這樣的做法,卻不太可能用到情況截然不同的朝鮮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