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6部分

只使用更大的船帆,船桅過高會影響到船隻的穩定性。

而西式帆船則都是軟質船帆,雖然利用風向沒有中式帆船方便,效率也不算高,而且升帆落帆都很不方便,要使用大量的水手來進行操作,危險性也比較大。

但是西式帆船卻應用了三角帆來解決了問題,同時他們可以將船桅造的更高,風帆的面積也可以製作的更大,這樣一來使得西式帆船在速度上便獲得了大幅度超越了中式帆船的可能性。

再加上西式帆船特有的甲板結構,使得他們的船隻上可以裝載大量的大炮,擁有了極強的戰鬥力,哪怕僅僅是武裝商船,現如今也遠比大中朝海軍使用的福船要厲害,對付他們中國人現在不得不依靠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才能取得海戰的勝利。

而肖天健比誰都清楚,今後海戰發展的模式,在蒸汽機發明之前,西式風帆戰船還要統治這個地球大海近三百餘年時間,今後相當長時間裡,海上還是看誰的船隻更大,裝載大炮數量更多,所以假如現在不學習西方的造船技術的話,那麼用不了多久,中國人便照樣會被遠遠的拋在後面。

當然因為肖天健的出現,今後可能會極大的推進機械製造業的發展,假如可能的話,在肖天健有生之年裡,中國人是完全有可能造出蒸汽機的,那樣一來中國便可以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提前進入到蒸汽機時代,用蒸汽動力取代風帆動力,但是這畢竟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短時間之內,為了獲得一支可用的強大海軍,就必須要先學習西方的造船技術。

故此肖天健對於這些羅伯特從歐洲替他蒐羅來的造船工匠和水手們同樣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他的旨意之下,這些西方造船工匠們為他先製作出了幾條各式西式帆船的船模,使得肖天健更加直觀的瞭解了這些西式帆船的優缺點,同時也透過這些歐洲造船工匠們製作船模的手藝,考驗了他們是否是真材實料。

好在這幫造船工匠們也都是經過傳教士篩選的,手藝大多倒還真是不差,不過其中很顯然也有高下之分,有些工匠是屬於有設計經驗的,但是大多數工匠卻屬於低一級的,僅限於專攻於個別工作,不能獨立的建造整條船隻,於是這些人很快便被分成了三組,肖天健親自在其中選出了三個可以獨立設計、監督建造船隻的高手作為總工程師,其餘的工匠則分配到這三個總工程師的手下,聽從他們的吩咐。

至於對待這些工匠,肖天健除了給予了三個總工程師一個非常令他們滿意的薪資之外,其餘的那些從屬於他們手下的工匠們也都各自獲得了一份很豐厚的薪資之外,還給他們專門安排了通譯,來幫助他們今後在中國工作,這讓這幫被傳教士忽悠來想要在東方巨國淘金的歐洲造船工匠們非常滿意。

不過造船這種事情,是一個系統配套的工程,不單單隻只要有木材和造船工匠,就可以造出好船來,同時還需要各種配套的產業才能支撐起來,比如造船少不了需要各種鋼鐵製品,另外纜繩帆索之類的東西也必須與之配套,這些東西倒是都好說,但是船帆問題上,大中朝顯然是有短板的。

這時代中式帆船多采用硬帆,這些硬帆多為竹篾編制而成,說起來中國這個時代是個善於紡織的國家,可產出各種紡織品,尤其以所織造出來的絲綢極為精美著稱,可是西方船隻上卻基本上都使用的是軟帆,船帆是使用的質地堅固、耐磨而且緊密厚實的帆布,這時代中國因為沒有這種需求,所以尚沒有很好的船帆用的帆布。

但是這一點也難不住肖天健,於是他大筆一揮,便著令工部立即在杭州一帶招募紡織工匠,研製船帆用帆布,對於中國人來說,既然精美絕倫的絲綢都能紡織出來,那麼這種粗紡的帆布,在工藝上肯定沒有多大的問題。

另外明末時代,棉花早已開始在中國普及種植,而且選育出了一些長絨棉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