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0部分

習吸收和發展之後,在橫刀的基礎上,發展出了效能優越的日本刀,現如今日本的刀劍質量已經超出了中國工匠所鑄刀劍的質量,使得現如今刀劍成了日本人出口中國的一種重要商品,也使得明代不得掉過來頭仿製日本刀的式樣和工藝來滿足軍隊裝備的需要。

所以說肖天健對這樣的事情頗為痛心疾首,以前他沒機會沒力量也就罷了,現如今他已經身為大中朝的皇帝,不但有權力,也有這樣的實力,自然不願意再出現這樣的事情了。

於是他便令工部牽頭,派人到全國各地尋訪各種產業的高明工匠,對其加以保護之外,還透過政令的手段,將這些工匠世家傳承下來的工藝手法蒐集整理起來,分門別類的歸納成書,將這些難得的手藝儲存下來,並且今後傳承下去。

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雖然非常難得,但是肖天健看罷了天工開物這本書之後,還是認為其中雖然記載了很多行業的技術,但是這本書卻還遠稱不上詳實,許多工藝手段不過只是籠統的對一些工藝進行了記載,也更無法體現出中國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眾多科技,必須要加以完善才行。

這樣的做法肯定會招致一些工匠的反對,因為在他們看來,他們傳承下來的這些手藝一旦被“外人”所知,這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自身乃至是後代今後的生計,肯定不會老老實實的將他們所掌握的技法奉獻出來。

對於這一點,肖天健也提前有所預料,在他提出讓工部牽頭整理各地的各種行業的技術手藝的同時,他和工部的官員們商議之後,第一次在中國提出了專利的概念。

這裡面便牽扯到了專利法的問題,肖天健在工部提出,要建立一套相對於比較完善的專利保護的法令,也就是編纂出中國第一部專利法。

透過專利法,讓各地工匠申請專利,凡是申請了專利的工匠,他們的技藝都可以得到保護,不管是朝廷今後用到他們的專利,還是個人用到他們的專利,都要給這些專利擁有著提供一定的補償,使得他們可以從中獲得利益。

另外肖天健還提出,各地官府要儘可能為這些掌握著高超手藝的工匠們,提供保護和支援,幫著他們擴大生產能力,更好的將這些難得的手藝保護和傳承下去。

但是前提是這些工藝手段的掌握者,必須要將他們所知的工藝手法詳實的記錄下來,儲存在工部的專利局之中,今後一旦他們因為各種原因,失傳了這些手藝,而工部還能透過儲存的記錄,將這種失傳的工藝手段復原出來,繼續傳承下去。

這種事情肖天健提出來之後,工部便開始著手辦理,但是對於很多官吏來說,覺得肖天健這麼做有點小題大做,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工匠也是他肖天健的臣子,現如今朝廷要編纂一套全新的《大中天工全書》,那麼這些工匠們便有義務貢獻出他們的手藝。

至於什麼專利保護,這個時代的官員還有普通人,都根本沒有一點這方面的意識,更談不上主動保護了,而肖天健提出什麼專利保護,在他們來看,根本就是多此一舉。

許多人認為,只要皇帝要的東西,去找工匠們要就成了,何必要再給他們拿錢,還要保護他們的利益?誰要是不肯交出來的話,只需要將他們拘來,一通板子下去,諒他們也不敢不說。

但是肖天健卻在工部說的明白,這件事只能採用柔和的手段來辦理,決不許各地官府,為了蒐集這些工藝手段,便對那些掌握著這些技術的工匠們輕易動粗用強,雖然這麼做短時間可以將很多工藝技法收集整理出來,但是對於長久來說,卻並不利於繼續讓工匠們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而且這套《大中天工全書》將會作為一個開放的書庫,每隔幾年時間,便要對各個行業進行重新整理補充,將各種新創造出來的工藝補充進去,不斷的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