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濟也可以走大名府一帶,先拿下兩三個縣城,壯壯聲威,可是沒成想孫傳庭卻非要繞道陽穀縣,避開被刑天軍控制的地盤,進兵濟寧,這樣做簡直就是長他人威風,滅自己的銳氣嘛!
還有濟寧那邊的劉澤清這些天可以說是天天都派人跟催命一般的催孫傳庭快點趕過去,說濟寧周邊已經出現了大批的賊軍,就要將濟寧城包圍了,再慢的話濟寧便有不保的危險了。
可是孫傳庭僅僅是因為這麼點小事,便立即被嚇得頓兵於陽穀,不敢再加快速度趕往濟寧,這就更讓他手下的兵將們有點看不起他了,覺得這個孫傳庭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朝廷怎麼偏偏要用這麼一個督臣呢?
可是孫傳庭不管手下的軍將們怎麼想,而是依舊要求在前方敵情不明的情況下諸軍不得擅動,他寧可走的慢一點,也絕不能中了賊軍的埋伏,為此孫傳庭還親自招吳三桂,說明了他的想法,吳三桂巴不得走的慢一點,最好是乾脆不要去濟寧和刑天賊們交手拉倒,所以立即表示,願意聽從孫傳庭的吩咐,還是穩妥一點比較好,為此孫傳庭覺得吳三桂這個總兵官,雖然年紀輕輕,但是卻還是相當沉穩的,為此對吳三桂頗為建立起了一些好感。
就在三月初二中午的時候,官軍參將馬大志終於率兵抵達了金堤河,在金堤附近頓時撞上了一支大致有千餘人的刑天軍人馬,而且這場遭遇顯得很突然,這支刑天軍的人馬似乎並沒有提前發現馬大志這支官軍,應戰的很是倉促,幾乎可以說是兩軍一交手,刑天軍這邊便立即亂了陣腳,放了兩排火銃之後,雖然打死了十幾個官兵,驚出了馬大志一身冷汗,但是接下來這支刑天軍的人馬便自亂陣腳,爭先恐後的便順著金堤河朝著南樂縣方向潰敗而去,表現的很是差勁,馬大志追殺了一陣之後,殺了二十幾個賊兵,這才得意洋洋的收住了兵馬,看著這夥刑天賊兵們淌水逃至了金堤河對岸。
得意洋洋的馬大志立即便趕緊派人朝孫傳庭報捷,說他領兵在金堤河遭遇數千刑天賊,一戰將其擊敗,斬首過百(裡面大部分都是在追殺刑天軍部眾的時候,在附近一個村子殺良冒功的人頭數量),獲得了大捷,賊軍已經泅水逃到了金堤河南岸。
而且他自作聰明,稍微謙虛的分析說這支賊軍並非是刑天賊的主力,而是更像是刑天賊的輔兵,戰鬥力不強,讓孫傳庭不必擔心。
晚上孫傳庭得到訊息之後,這才放心了一些,決定第二天一早,繼續拔營起寨,朝著濟寧方向趕路,雖然他不太相信馬大志的話,這夥賊兵恐怕絕對不會有數千人之多,否則的話,以馬大志的本事,搞不好就直接掉頭逃回來了,絕不敢和賊軍正兒八經的大戰一場的。
如果馬大志真的是大捷的話,幾千賊兵潰敗,他便斬殺的不是百餘級賊首了,三千步騎掩殺之下,賊軍恐怕不死個七八百人都不算到底,馬大志的話肯定是有水分的。
但是如此一來,也算是解釋通了為何在這一帶會發現刑天賊的哨騎增多的原因了,看來刑天賊們,確實已經將注意力已經放在了陽穀縣這邊,這也讓孫傳庭打消了不少的顧慮。
但是孫傳庭不知道的是這會兒卻又兩萬多刑天軍精銳的人馬,正藏身於陽穀縣以西的徒駭河一帶,在馬大志率兵前往金堤河的時候,刑天軍提前了僅僅一個時辰左右,撤離了金堤一帶,並且對原來他們挖掘的工事進行了一番填埋和偽裝,雖然很做的很倉促也很粗糙,如果稍微留意一點的話,就應該發現這一帶曾經陳駐過一支大軍,可是那個參將馬大志只顧著率兵追趕那支刑天軍的“潰兵”根本就沒有留意周邊金堤一線的痕跡,故此這樣的情況,居然也被刑天軍糊弄了過去。
羅立躺在徒駭河的河堤上面,戰馬在身邊低頭啃食著河堤上剛剛長出來的那些嫩綠的嫩草,不時的打著響鼻,而那個曾經是張獻忠的軍師的徐以顯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