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施,沒有周季回來坐鎮指揮還真難以成事。
周胖子,又要辛苦你了!沈歡不無消遣之意地想著。
海上另一計劃當然是海軍的建立。對於沈歡這個後來人來說,這才是重中之重。誰擁有了海洋,誰就有了霸權!拘囿於與遼國西夏這一畝三分地,與之紛爭不止,耗盡了民力與財力,也太過悲哀了!還不如先建起海上霸權,以海貿之利反攻兩個路地,那五十萬貫已經在郭逵手上,再過些日子,算上之前的水軍海船,也許能達到五十艘的規模,足以裝載一萬多的兵力——當然,前提是要熟悉水性與海上作戰的規律,還要確保海船地安全,否則一切都是鏡花水月!為了鍛鍊海軍,早些日子郭逵又商定了下半年出南洋的計劃。
跟著周季的海船一起到南洋,這是郭逵為了讓海軍儘早熟悉海上規律地一大計劃。為此他忍痛撥出十艘海船,一千多的兵員,尾隨商業海船一起出海。說實在地,他是存了佔便宜的心思,他地海軍在海上的操作能力,比那些多年在海上討生活地水手來說要差了許多;跟著出去,不無讓人家照看地意思,隨著去學習。來回一趟比在海灣練上一年還要有利吧。接著下一次又是另一批跟著出去,幾個來回,也許三五年的時間就能產生大規模作戰的能力了!
當然,軍人是軍人,不能做商賈之事。為了保證商船的利益,沈歡明著告訴郭逵,海軍跟著出海可以,但是不能隨船攜帶自身的貨物到南洋販賣,否則會損了海商的利益。他日會兩敗俱傷。軍人的職責是保護本國百姓,他日海軍有戰鬥能力了,可以自力更生,那就是由商人出錢僱傭一同出海保護商船。
一得安全,一得利,都有發展。互惠互利,這才是沈歡給他們制定的終極目標!不過若說海軍計劃讓沈歡頗是自得地話,那麼報紙與大學就能讓他洋洋得意了。
歐陽發這個年輕的才子,很不幸上了沈歡的賊船。走在了一條很有前途的道路之上——辦報紙!
《海州日報》的刊行,讓天下不少人都知道了海州這個地方,也知道了沈歡與歐陽發的大名。可以說,沈歡在海州的作為,大多是透過這個日報讓天下之人瞭解的。而沈歡也有意讓《海州日報》發一些他需要向世人宣佈的訊息。
隨著日報規模地擴大,海州模式已經在不少州縣有了影響力。像從海州出去的揚州知州姜謙,就照辦了海州的發展模式,這個海州與揚州的水泥大道,就有他在其中推力的結果!報上刊登的沈歡的言行。也影響了少人的思想,特別是矛盾與唯物兩論的發表與討論,讓不少人見識到了無神地作用,一些人已經開始去實踐了。
這些都可以看出報紙的輿論作用!報紙是輿論,是咽喉,也是民聲。沈歡需要報紙來做一些功效。最處的打算當然是以此來限制王安石變法舉措在地方的影響——確切地說是為了防止王安石變法條令對地方的壞的影響。你要變法,行,那我就報道,如實什麼議論。只看事實,有利就繼續,害處你總不能遮掩了
朝廷有御史。可是按照歷史那樣的話,大多正直的御史都會讓王安石下邊之人排擠出朝。換上來一幫小人,這樣會讓朝廷成為一言堂。古今中外的歷史都表明了。一言堂的政治對於民生最後都不會有好處,就算那個發言之人再賢明也是這樣!
為了防止歷史重演。沈歡需要一種東西來限制這種情況往壞地方向發展,於是報紙應運而生了。報紙就是民間的御史,朝廷不許說,報紙可以如實刊登,只要上面人看了,就會注意,就會討論。這樣的話沈歡也就滿意了,為了給大家辦報紙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