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大臣在,工部大臣在,吏部大臣在,翰林學士在,謝太傅在,還有一些她不認識的,不過大舅舅這個刑部尚書為什麼也在?蘇鳳寧朝他大舅舅眨眨眼,惹得陳衍慎哭笑不得,他為什麼不可以在這裡。那些大臣見到蘇鳳寧還沒睡醒的樣子,心裡都有些微微不滿,皇上一大早就是讓他們來聽這個小孩吹牛的?一大早的,僱傭童工是犯法的。蘇鳳寧暗自腹誹,將那些大臣的反應看在眼裡,心裡冷笑。

“父皇,每三年大概有多少人參加會試”蘇鳳寧問道,這大殷朝的科舉制度類似於清朝的,科舉取人較為嚴格,科舉考試製度分兩個階段,一個是科舉的初步考試,一個是科舉的正式考試。

科舉的初步考試又分為三種﹕一種叫童試,一種叫歲試,一種叫科試。童試,一般又叫做“小考”。凡童子開始應初試的時候稱做“童生”,童生經過一定的考試選拔,在縣裡面選拔了以後到督學進行考試,督學考試合格就可以稱做“秀才”了。如范進就是多年的童生,最後終於考上秀才了。秀才每一年考一次,這也是一個選優的過程,這叫“歲試”。每三年還要參加一次大的考試,叫“科試”。每三年考一次,主要是為了推舉舉人考試的資格,透過這個考試的提名,便有資格參加舉人的考試。范進剛好趕上童試這一年也是科試的同一年,他考上了童試的第一名秀才,自然就有資格參加舉人的考試。這是科舉的初步考試。

科舉的正式考試是才是沿襲隋唐以來的鄉試、會試、殿試。鄉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這四個年中的八月舉行鄉試。鄉試考中了以後就稱為舉人,舉人實際上是候補官員,有資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舉制度規定,舉人可以到吏部註冊,可以取得一定官職,可以當縣官、縣太爺了。當然這個職位很少,每年大概就40人到130人的名額。舉人的名額很少,那麼舉人當中候補做官的人就更少了,這樣就往往有候補官。這是第一種鄉試。接下來是會試。會試完了緊接著殿試。鄉試是在八月,第二年的二月,到京城考試,叫“春試”,這就是會試。會試如果考中了,稱為進士,進士每年的名額大概有300名左右。會試考完以後還要進行第三場考試殿試,在會試以後的第二個月,大概在4月份前後。殿試是皇帝在太和殿親自考試,考中後就是欽定的進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四五千人左右。”吏部大臣答道,即使如此的嚴格的選拔制度,每三年的會試學子還是挺多的。看來大殷朝是國富兵強,人民富足啊,果然飽暖了才能思□,才有閒心看書,是不是?當然,這也離不開開國穿越老祖對讀書的鼓勵,且他將活字印刷術提前,大大提高了書局的書本印刷能力,還有他還‘發明’竹子紙張,這就降低了紙張的價格,使各種書籍得到推廣。

“唔”蘇鳳寧想了想﹕“那京城和京城周圍大概有多少學子參加?”

“一千五左右吧”,吏部大臣不明白蘇鳳寧問這些幹嘛,不過還好他有統計過,要不然答不出來,他這個吏部尚書估計也到頭了。

“恩,那來京城投親的學子又有多少?”

“這個,”吏部尚書擦擦汗,惶恐道﹕“微臣不知”。他吃飽了沒事幹,調查這個做什麼?

“好吧,就算五百左右吧”,蘇鳳寧想了想京城裡各大家族盤根錯節的關係,假設道。其實她也沒指望那吏部大叔能答上來。

“那麼我們要解決的就是這剩下的三千人的住宿問題,”蘇鳳寧看了看在場的老油條子的政客們﹕“我想的是都修建成三層樓高的客棧,每層都有三十個房間;恩,”蘇鳳寧直接爬到她父皇懷裡,沒辦法這桌子對她來說太高了,她直接拿起桌上的毛筆就開始寫寫算算,眾大臣都瞪大眼珠子看著冷麵皇帝懷裡的小女孩兒,這位,也太大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