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解決,以至出現“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等嚴重問題,出身底層的優秀人才難以被選拔上來。魏晉南北朝實行“九品中正制”。這在當時多少改變了州、郡地方長官隨意左右、受賄營私的狀況,選拔出一些比較有才能的人進入仕途。但中正官到後來完全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家世、門第成為評定官員的唯一標準。“九品訪人,唯問中正”,它實際上已成為大地主、豪族勢力控制選官的工具。其結果必然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世胄躡高位,英雄沉下僚”,中小地主只能做些小官,平民百姓均被拒於官場之外。
從隋朝至明清的科舉制度,它所堅持的是“自由報名,統一考試,平等競爭,擇優錄取,公開張榜”的原則,打破了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對政治的壟斷,對選官制度是一個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給中小地主階級和平民百姓透過科舉入仕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如北宋的呂蒙正自幼遭不幸,被其父將母子二人趕出家門,長期居住在一個山洞裡,過著飢寒生活,但他發奮讀書,高中狀元,極善理政治國,成為宋初名相。又如范仲淹自幼家貧,進士及第後官至宰相,大有作為,享有“朝廷無憂有範君,京師無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的盛譽。清代乾隆年間的陝西狀元王傑和清末最後一名狀元劉春霖也都是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父母都是種田人。王傑在朝為官四十餘年,身為嘉慶帝師,官居高位,但剛正廉潔,一塵不染,伸張正義,最恨邪惡,被後世公認為乾、嘉時代的名臣。王傑晚年告老還鄉,嘉慶皇帝稱讚他“直道一身立廟廊,兩袖清風返寒城”。“若無科舉制度,怕是這些人也登不了朝堂。”(未完待續)
三十九 禍水東引(四)
石達開順著榮祿的視野看著遠方,他們站在一個微微隆起的小石子山上,遠處是連綿看不到盡頭的綿密深林,一條洶湧的大河奔騰流向密林之中,李秀成看到榮祿的坐騎邊上有一塊石碑,走了過去,待到看清那上頭的字,大吃一驚,不由得念出聲:“大清國邊境,乾隆五十九年,南牙關,幹崖宣撫司。”
石達開默然,“提督大人,這是做什麼?把我們送這裡來?”
榮祿指著西邊的密林,“過了這裡,過去就是緬甸了,緬甸過去,幾百裡的路程,就到了印度。”
“是當年唐三藏去的天竺?”陳玉成問道。
“是,就是那裡的地方,三位,這就是你們將來安身立命的地方!”
。。。
那一日太后養心殿商議招撫石達開的事情,等到軍機都退下之後,太后才和恭親王說了明白,“石達開等人,我是不會放在國內的,”恭親王有些摸不著頭腦,“太后的意思是?”
“嘿嘿,這些人殺了可惜,留著又要提心吊膽,所以我想了一個主意,把他放出去,”太后收起了屏風,走了出來,坐在日常坐的炕上,“放虎出山,禍水東引,放到印度去!”
“放到印度去?”
“是,我叫榮祿去辦就是這個事兒,之前倒是沒和六爺說起過,也只是怕這事兒不成,如今甚好,石達開,李秀成、陳玉成三個都穩妥的擒下來,雖然我也想著要殺了他們洩恨,哎,想來想去,還是留著吧,”太后喝了口茶,眼中流露出陰謀的眼神,“留著折騰英國人去!”
。。。
“叫石某去印度做什麼?”石達開有些疑惑。
“去建功立業,去打下一片自己的江山,”榮祿含笑看著三個太平天國的王爺,用蠱惑的聲音慢慢地說道,“太后念在三位英雄了得,可惜乾的都是造反的事兒,你不要和我說那些什麼天國的鬼話,”見到陳玉成有些不忿,想反駁自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