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到他是否能在女王,首相,內閣那裡得到更大的權利,第一次鴉片戰爭之中他就隨著艦隊駛入江寧江面,見證了《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見證了那些穿著大袍子留著豬尾巴髮型可笑中國官員看見如山一般的艦隊雙腿忍不住地發抖的糗事,他實在是不甘心。“接下來,我們遞交國書!要換約修約!”巴夏禮環視三國公使,“諸國在中國的利益要進一步擴大,要開放更多的市場,更多的口岸!”
“繼續把艦隊放在渤海灣裡面,”巴夏禮坐在了紫色天鵝絨靠墊的椅子上,雙手交叉,放在面前,他喝了一口蘇格蘭最好的威士忌,終於情緒變得平復,雙眼眯了起來,那個老謀深算的外交官又回到了巴夏禮的身上,雖然如今的巴夏禮不過才三十歲,“看準了機會打上幾個小炮臺,也要對著中國的統治者們亮一亮我們的肌肉,不過這些,還是等著中國人回覆我們的照會再說!”
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國公使率艦陸續來到大沽口外,分別照會清政府,要求六日內指派全權大臣談判。俄、美的照會還表示願意充當“調停人”。
英方原本在廣州要求入城的理由,是全面履行條約。其實真要入城,也未必有多少實際利益。從戰爭結束後,英國反而把領事館從城內搬到更遠的沙面,就可以瞭解其動機更多是在心理層面,而非實際的利益。清廷反對入城,主要是“嚴夷夏之防”的觀念,認為外國人是蠻夷,怎可入華夏之邦?但修約要求起了以後,就必須要談。葉名琛既不讓入城,也不許見面,事情就走向極端化。
英軍撤退後,南海知縣華廷傑向葉稟報,行商伍崇曜與英國領事巴夏禮商定,在城外建一“公所”,英國人同意以後與葉名琛的會見,可在“公所”進行。葉名琛認為,這不過是英方退縮的表現。他“堅拒勿納,毫無可商”。同時接連向咸豐帝發出:“防剿英夷水陸獲勝”的捷報。咸豐覽奏大喜,下旨說:如果英夷“連敗之後,自知悔禍,來求息事,該督只可設法駕馭,以泯爭端。如其仍肆鴟張,斷不可遷就議和”。
英國人同意在城外建“公所”談判,雖不是由他們自己說出來,而暗示行商轉達。如果葉名琛接受,也許有打破僵局的可能。但他卻認為英國人無能,而予以拒絕。就把外交的路堵死了。咸豐的諭旨實際就是不準讓步,但也不要引發戰爭。這道諭旨清楚顯示,朝廷沒給葉名琛讓步的許可權。當然,葉名琛和咸豐帝根本不想讓步,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勝利的一方。
ps:
日斯巴尼亞國遣使來華,要求締結某項新約。外務部將此事呈報給軍機處,王文韶聽後大怒:“日本鬼子又來胡鬧!”軍機處某章京說:“日斯巴尼亞就是歐洲的西班牙國,並非亞洲的日本國。”王文韶又板起臉來說:“你怎麼知道這不是日本鬼子有求於我國,恐怕我不答應而故意改個國名矇混呢?即使按你說的那樣,西班牙又稱為日斯巴尼亞,可以一國兩名,安知日本就不能一國兩名呢!”說得那位軍機章京暗笑而又不敢辯解。
三十二、公使北上(六)
“朕怎麼能保重的好?”皇帝啞然失笑,走下御座,拉著杏貞的手到了東暖閣,暖閣用的是玻璃窗戶,比正殿敞亮多了,皇帝的心情似乎也好了起來,拉著杏貞坐到了炕上,總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出現的楊慶喜又屁顛顛地奉上了時鮮的水果糕點,杏貞感覺到皇帝的手還是冰冷冰冷的,殿內寂靜無聲,只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