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衛城,始建於洪武十九年,城池有四座城門和四座角樓構成的防禦體系,但城牆卻稱不上有多堅固。最早的西寧衛城是靖難之役中的那位擅守的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的傑作,後來到了萬曆三年,當時的西寧兵備道董汝漢率眾大規模的加固了城牆工程,牆基以大型條石砌成,牆體以條磚包鑲,儼然已是西北的一座堅城。
圍城的清軍在第二天便全軍出擊,城東乃是主攻方向,也是清軍的核心——吳三桂的那萬餘大軍、李國翰的那兩千漢軍旗大營方向,而其他三面則由參與會剿的綠營圍城緩攻即可,以免被張天福找到破綻從而實現突圍,那樣的話,他們還要繼續為此勞心勞力不說,清廷的財政困難也將會是雪上加霜。
清軍自持兵力優勢,沒有做絲毫的掩飾,張天福是宿將,自然也能看出門道,當即便將主力部隊調到城東以應對攻城戰,其他方向則僅僅是少量本部兵馬配合義軍協防。雙方針尖對麥芒一般的攻守態勢,隨著最後一次勸降的失敗,攻城戰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清軍主攻的是吳三桂的大軍,他在山海關時的關寧軍本部兵馬有三萬之眾,乃是當時明王朝扼守山海關門戶的絕對主力,李自成攻陷北京,吳三桂併吞了唐通和一些其他明軍的降卒,大概有兩萬左右。這總計五萬的大軍始終是吳三桂的本部兵馬,也是滿清用以堵死四川進入陝西道路和壓垮雲貴的巨石,在陝西這些年也少有損失,此番帶來的更都是他本部的那些關寧軍,歷來鎮壓抗清義軍時都頗為得力。
然而,這一次大軍攻城,吳三桂的兵馬總是顯得有些有氣無力。第一次的攻勢很快就被守軍擊退,吳三桂的關寧軍甚至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就退了下來,反倒是把不少攻城器械扔在了城下。
對於屬下將領的無能,吳三桂很是不滿,當眾鞭笞了一番率部進攻的帶隊武將王屏藩,隨即便開始準備下一輪的攻勢。
吳三桂本部兵馬如此,李國翰也是看不明白,奈何他與其說是助戰的,不如說是前來監軍的,乾脆也只能繼續觀望情況。
第二次的攻勢,吳三桂所部的戰鬥意志有著明顯的增強,但是守軍的堅定卻顯得更為難以逾越。守軍如此是他們所預料到的,因為他們是清軍,張天福以前也是清軍,清軍攻破了抗清義軍或是明軍的城池之後,城裡面的人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大家都是有心理準備的,所以張天福此番的守禦可謂是極為堅決。
第二次的攻勢很快也宣告失敗,然而這一次,隨著王屏藩所部潰兵撤回的同時,西寧衛城的東城門也直接開啟,大隊的騎兵殺了出來,擺明瞭是張天福想要進一步的擴大戰果,由此來消滅更多的清軍,為接下來的守禦降低壓力。
但是,雙方的兵力差距過大,騎兵更是如此,眼見著張天福失算,吳三桂在抽調部隊接應王屏藩的同時也要求李國翰出動騎兵去設法奪取城門,以儘快結束戰鬥。
吳三桂本部兵馬的疲軟是人所共見的,為了我大清的財政壓力,李國翰只得率領漢軍八旗的騎兵出擊,直奔西寧衛城,而將步兵和炮兵交給部將來負責統領。
李國翰率部出擊,繞過了已經與吳三桂派去援助的騎兵戰成一團的張天福所部騎兵以及他們與城牆之間的夾縫,頂著城頭的箭矢便一股腦的從城門處衝進了西寧衛城。
事情有些太過順利,尤其是城門關閉的速度太慢,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宿將該有的反應。然而戰馬風馳電掣,李國翰想到此間,他和先頭的騎兵已經身在城內,只是看到了城內的佈置,一個念頭突然在他的腦海里爆炸。
「中計了!」
衛城的東城門內,不過是數十步的距離,當面和兩側的街巷處已經修建好了一條半人高的矮牆。矮牆之前是擺放整齊的拒馬和鹿角丫杈,矮牆之後,沾滿了弓箭手,正拉弓搭箭遙遙的指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