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的局勢,隨著吳三桂的主力覆沒,吳三桂本人帶著數千殘兵敗將向西潰逃,就連延安的楊珅所部在得到訊息之後也向西轉道寧夏,大有退守甘肅的做派。
陝西方面的防務,滿清將其交給了屯齊所部的八旗軍以及從山西抽調過去的綠營兵,其中屯齊所部也僅僅是多在此停留幾個月,穩定人心,而宣大總督盧崇峻則調任川陝三邊總督,被清廷授予全權,重新開始經營陝西。
拿到吳三桂的人頭,取得全功,這並非是濟度不想,只是形勢所迫,沒有辦法的事情。新軍匆匆忙忙的趕回京城,卻是分兵兩路,一路向東返回潼關,沿著黃河順流而下,再行北上;而另一路人馬則是由鰲拜率領,渡過黃河,取道山西,走最近的路途返回京城。
濟度和劉成以及富綬率領的主力部隊乃是重走一遍來時的舊路,一路上沿途的官吏將校更為殷勤,新軍受到了更多的矚目,但卻並沒有耽誤下行程,新軍前往陝西時是個什麼速度,回去的時候由於黃河的運力,反倒是還更快了一些,甚至快到了待他們抵達京城的時候鰲拜則還在路上。
按道理來說,鰲拜穿越山西,理應比他們更早的返回京城,然而清廷有旨,要他帶著新軍和八旗軍取道山西北部,在長城外耀武揚威一番,震懾一下漠南蒙古的各部再行取道張家口,返回京城。
此前吳三桂叛亂,滿清控制地區的漢人督撫和蒙古各部都在翹首以盼,等待著一個結果以便於下注,現在叛亂大致平息,漢人督撫還好說,有驛站,更有濟度和劉成的率領的新軍主力從他們眼前經過,而蒙古各部那邊則還需要讓他們親眼看看新軍的長矛、火銃以及斬獲的首級才能把人心穩定下來。
新軍主力返回京城,順治親自出城十里相迎,以表彰新軍如此摧枯拉朽般的平息了這場關寧軍集團叛亂。
自陳文崛起以來,滿清一敗再敗,如今好容易是有了一次對南明大藩鎮的勝利,哪怕只是吳三桂這樣的叛軍,也是極為需要的。
新軍上下的封賞從優,作為主帥的鄭親王濟度已是和碩親王,順治賞濟度一系「世襲罔替」鄭親王爵位,隔代不降爵,歲俸加到銀一萬兩,祿米一萬斛,另外再賜予一座世襲罔替的王府,以為嘉獎。
大軍主帥濟度如此,鎮國公屯齊,原為貝勒,追衡陽敗績而奪爵,後來加封為鎮國公,此番作為副帥,統領偏師在陝北牽制吳三桂麾下大將楊珅有功,恢復多羅貝勒的爵位;領侍衛內大臣鰲拜,作為大軍副帥,潼關一戰分兵攔截守軍向西潰逃之路,渭南一戰則作為左翼副帥,突破吳三桂的右翼大軍,乃是首功,爵位晉升為一等超武公,賜滿洲第一勇士稱號;至於顯親王富綬,負責的右翼崩潰,戰後又無故鞭笞有功將士,對主帥決議心存怨望,功過相抵,以觀後效。
濟度、屯齊和鰲拜皆有賞賜,富綬犯下的罪責若是在努爾哈赤或是皇太極的時代也斷沒有功過相抵的道理。他們都是滿洲八旗的人,濟度和富綬還都是旗主王爺,自是大有不同。而劉成作為大軍的副帥,新軍的會辦大臣以及戰時的參謀官,從練兵到作戰也稱得上是居功至偉,只是漢軍旗的身份擺在那裡,在功賞上面還是有些讓人感到瞠目結舌。
「漢軍鑲黃旗梅勒章京,總理新軍編練衙門會辦大臣兼兵部左侍郎劉成,慕義來投,建言有功,編練新軍、出征平叛,借有贊畫之功,為朝廷得此強兵以及平息叛亂皆立下汗馬功勞。國朝祖制,八旗以滿洲為首,劉成其人抬旗滿洲鑲黃旗梅勒章京,賜劉佳氏,授侍衛處散秩大臣,領總理新軍編練衙門會辦大臣。」
順治朝設侍衛處,侍衛皆出自上三旗。侍衛處之中,正一品的領侍衛內大臣為首,上三旗每旗出兩人,諸如鰲拜、索尼、遏必隆這樣的權貴皆是如此;從一品的內大臣為輔,亦是上三旗每旗出兩人;而劉成得授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