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直隸長江以南的各府縣盡數光復!
池州府投降後,沒過幾天,范文程派出牽制的大軍也向西撤退,與明軍脫離了接觸,湖廣方向的威脅迎刃而解。
倒是孫可望,這一次卻並沒有出兵騷擾。陳文根本不相信孫可望會突然良心發現,產生出相忍為國的情懷,只是他也同樣無從得知,這到底是因為什麼。難道說,因為他的攻勢太過迅猛,孫可望還沒反應過來不成?
長江以南光復的同時,長江以北的一些府縣的官吏、綠營將領也紛紛派出密使到南京向陳文暗通款曲。甚至一些急於表忠心的更是直接表示,只要江浙王師渡過長江,他們立刻就剪了鞭子反正!
如今形勢一片大好,陳文也有計劃出兵北上。北伐,還遠不到時候,一旦過了淮河,清軍騎兵的騷擾能力直線攀升,糧道的問題一天解決不了他就一天不能出兵。畢竟,對陳文而言,有威脅的敵人和潛在對手不只有滿清一個,須得以求穩為上。但是淮南水網縱橫,可以先行出兵攻取,作為北伐時的前進基地。
現在長江下游從江西開始皆在陳文的手中,大軍渡過長江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他準備等後續陳國寶和馬信穩定了當地的之後,抽調部分軍隊回師南京坐鎮,再行引大軍北上。反正以如今的滿清,也不急於這一時半刻。
陳文坐鎮南京,江南江北的大批士紳、遺民和抗清人士如過江之鯽一般,紛紛趕來拜會。一來是慶賀陳文光復南京、兩蹶名王的奇功;二來可以借著道賀的機會來展現下才具,為出仕為官作好準備工作;而三來則是混個臉熟,同時打探一下陳文的口風,看看他對日後的施政是一個怎樣的傾向,畢竟今時不同往日。
比之那些懷揣著各式心思的人們,平源的想法很簡單,他拋下了義軍與幾個熟識從太湖之畔趕來,就是想親眼見見這位從率領五百義軍為百姓殿後開始,一步步崛起為如今明王朝實力最為雄厚的強藩的傳奇人物,僅此而已。
南京,他當年來過不止一次,每一次都會對這座千古雄城,明太祖朱元璋的龍興之地發出由衷的讚嘆,可是今番前來,秦淮河畔早已沒了鶯歌燕舞,反倒是化作了一片片的糧田菜地,只是其中的一些卻連收穫卻也無人去做,只能就這麼爛在地裡。
原因他聽身旁的這個同年說過,清軍南下,南京地位一落千丈,再加上大肆屠戮,繁華自然漸行漸遠。至於無人收穫,卻是因為通海案起,濟爾哈朗更是為大軍徵調了大量的輔兵所致。戰場上刀槍無眼,更何況輔兵在清軍中往往連口飯都飽飯都吃不上,卻還要承擔高負荷的體力勞動,人丁損耗自是少不了的。
「在下風聞,會稽郡王在江浙大力恢復民生,江南舊日盛況,應該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恢復如初了。」
平源對陳文很有信心,不過同行的熟識們卻大多心懷忐忑,以至於此番暢想。一時間,附和之聲卻是寥寥無幾,眾人的面色更是頗有些尷尬。
然而,就在這冷場的當口,一輛馬車從他們身邊駛過,平源的一個熟識的餘光掃過,正看見車窗裡面的那老者和婦人,當即便指著漸漸遠去的馬車,發出了「啊啊」的聲音。
第二章 渡江
這一幕立刻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平源的這個熟識是祖籍嘉興,卻是常住於江南,對江南的名人頗有些熟悉。待那人的錯愕過後,一張口卻是「在下看見如是君和錢謙益那個老匹夫正在車上。」
如是君是對柳如是的敬稱,柳如是的才情在江南也是聲名廣布,多少江南才子都傾慕不已,平源的這個熟識也不例外,據說當初還曾託汪明然代為引薦。奈何柳如是眼光高,看不上這等凡夫俗子,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只是沒想到,到了今時今日,看這樣子卻依舊是念念不忘。
相較之下,錢謙益那句老匹夫的字尾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