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眼下有七千餘人,那麼按照此前的以第一局進行的實驗性編制,陳文打算將其組編為三個野戰營,分別命名為南塘、東陽和義烏。每個營下設四個如第一局一般編制的步兵局、營屬騎兵、炮兵、工兵、軍醫各隊,擁有兩千餘人的兵額。而剩下計程車卒則編入預備部隊或是守備部隊,負責地方治安。
只不過,對於眼下的陳文而言,這個計劃顯然還僅僅是個夢罷了。在從天台山出兵之前,南塘營的總兵力也不過只有千餘人,而且此時更是隻有第一局隨行。所以陳文打算以第一局呈整體的編在新的南塘營,而尚未前來匯合的部隊分別編入另外兩個營,作為這兩個營的中堅。
這樣組編軍隊,戰鬥力勢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可是奈何此前的物資不足以支援其組建更大規模的軍隊,眼下也只有在承擔著這份後遺症的同時來應對清軍必然會到來的反撲。
只是即便如此,在兵器裝具方面的壓力卻還是大得驚人,甚至根本就達不到計劃中的標準。
鴛鴦陣殺手隊和騎兵隊所使用的冷兵器陳文可以透過這兩個縣的鐵匠進行打造,可是火器隊使用的鳥銃、炮兵隊所使用的火炮卻根本無法湊齊,而這還是在陳文招募到了一些鳥銃、火炮製造工匠的情況下。
再有就是戰馬,本來繳獲了那一批後,陳文還滿懷著可以獨自應對清軍一個鎮配屬騎兵的想法。可是轉念一想起滿清在浙江的軍隊,以及他們所配屬的騎兵編制,這個顆心登時就涼了。
當然,還有甲冑,陳文此前從提標營的手中繳獲了為數不少的一批,除去贈送給俞國望,以便其擁有更強的力量來牽制臺州清軍後,以布面甲為主體的甲冑也達到了八百餘套,若是加賞在東陽縣弄的那百餘套的話,那便有了九百餘套的甲冑。
可是九百和七千相比,雙方的差距卻依舊懸殊,懸殊到了陳文在取消了鳥銃手、炮兵和工兵的甲冑後,缺額依舊大得驚人的程度。
而除了兵器裝具外,人員也是一個大問題。
鳥銃手的編練遠比合格的弓箭手要容易得多,只要透過一段時間的機械性訓練就可以完成,可是鳥銃不足導致了陳文只得招募些獵人使用弓箭來暫時作為火力補充,而缺編的數量又實在過大,導致了即便招募獵人也無法將其補全。
另外一個便是騎兵,浙江水網縱橫,依靠船隻進行運輸遠過於陸運,所以會操船的船伕遠比會騎馬的漢子要多得多,而這也導致了陳文陷入了雖然繳獲了一大批戰馬,但是卻苦於無法將其編滿的境地。
唯一值得慶幸的便是船伕和水手,這個確實不少,可是問題在於,陳文沒有那麼多用於在河流中作戰的戰艦。當然,在海上作戰的他更是一艘也沒有……
全編隊的殲星艦從天而降掃蕩寰宇的美夢隨著睜開眼皮後被軍需明細的現實所擊碎,陳文也只得讓這些水手暫時用民用的船隻進行訓練,而這批船隻中勉強能夠改裝為戰艦的可謂一艘也無。
其實就算有也沒用,陳文手裡的火炮連一個營的需求都塞不滿,更別說是往戰艦上放了。
既然如此,陳文也只得儘量補全作為主力的南塘營的編制,而其他的兩個營卻還是隻能暫時靠著步兵局來撐起全部的場面。
此間新兵訓練已經過半,完成之後,只等著老營和留守老營的部隊前來匯合就可以用來應對清軍的反撲了。只是清軍會在什麼時候抵達金華,這一點陳文卻沒有絲毫訊息。
……
隨著舟山城的陷落,明軍只得揚帆而去,而清軍在完成了屠城後,也沒有選擇盡數撤離,而是將軍隊分守舟山和定海兩地,並派出軍隊繼續追擊魯監國系統明軍的同時,上報善後事宜的設想等待清廷的決議。
不過在清廷做出反應前,舟山的防務也必須要做,以防止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