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後世,日本殖民朝鮮,朝鮮人的抗日烈度也低得可笑,反倒是更加踴躍的加入日軍。像是那幾個朝鮮官員所說的什麼各地已然烽火四起,韃子在朝鮮損失慘重,差的只是王師的致命一擊云云,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陳文是不會相信。
當然,設身處地,亡國之臣竭力救亡,哪怕是利用欺騙的手段來求取到大國的助力,這本無可厚非,但是他又不是朝鮮人,自然還是要顧著江浙明軍自身的利益,總是要分得清輕重緩急才是。
「末將前往朝鮮,小野則在日本蒐集在日朝鮮人的情報。現在得到的情報匯總表明,韃子在完成對朝鮮的滅國之戰後,很快就建立起了對朝鮮的統治。」
「早期,韃子借著反清擁明的罪名,殺了一大批朝鮮朝臣,將宗室也都押到了京城,威嚇住了文武兩班的餘下之人,沒了領頭的,朝鮮人也就鬧不起來了。接下來的日子,靠著給招募來的蒙古駐軍和邦子分地,以及組建所謂高麗八旗和開科取士,朝鮮一國就輕而易舉的變成了韃子的兩個行省,根本沒費什麼氣力。」
所謂邦子,即是朝鮮的賤民階級,中國明清以來乃至後世的那個高麗棒子的蔑稱也是從朝鮮向中國派出的使者的那些賤民僕從身上來的。
對於朝鮮人是個什麼尿性,陳文早有預料,聽了鄭奇的粗略講述,他對朝鮮的現狀也有了一個基本上的瞭解。細節的東西在情報匯總裡有,陳文在召見他們前來之前也詳細的看過了,有幾個問題卻還是要向他們做出問詢的。
「本王看過報告,韃子在朝鮮沒有竭澤而漁,反倒是用了類似於漢地的統治方式。本王記得那個朝鮮官員說過,朝鮮一年的歲入只有二十萬石,韃子這麼統治,如何補充江南丟失後的漕糧斷絕問題?」
八旗從滿清入關之後就已然是趴在華夏這棵參天大樹上吸食營養的蛀蟲,現在滿清對八旗的優待還沒有後世那麼誇張,但是漕糧斷絕,八旗軍的糧草也會成為問題。滿清此前進攻朝鮮,為的就是重新獲取一片產糧區。奈何江南區可不是江南,就憑這點兒歲入,滿清還沒有竭澤而漁,實在是奇怪得緊。
「回大王的話,朝鮮的糧食產量其實沒有那麼少,都是那些東西兩班的文武大肆兼併普通百姓的土地,而他們有不繳納稅賦,才落到這般田地。韃子在攻破漢城之後,狠狠的殺了一批文武兩班的官員,把他們的家產和土地都沒收了,土地除了分給駐軍和邦子以外,還分給了不少的無土平民,讓他們自行屯田,收入的具體數字還不清楚,但是兩百萬石左右還是有的。」
歲入二十萬石這個數字,這對於朝鮮這麼一個千萬人口級別,全國不下兩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的國家而言,根本就是不可想像的。要知道,同時代的明朝,一個中等的府也有十幾二十幾萬石糧食的歲入,而且這還是在明朝那麼奇葩的稅收制度之下產生的。
事實上,根據日本人在壬辰戰爭時的計算顯示,朝鮮的歲入應該是八百萬到一千兩百萬石之間。這個數字,誇大是肯定的,但是和那個二十萬石的差距也實在太大了。而這裡面的差距,就來自於朝鮮的文武兩班。
「韃子收上稅來,是要供應京城的八旗軍的。按照你們的報告上顯示,那些糧食其中的一部分用以供應駐軍,大部分則取道海路,用朝鮮的糧船運往天津,再行轉陸路運往京城,可是如此?」
陳文的問題問在了點子上,鄭奇也立刻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回大王的話,正是如此。末將以為,當設法攔截韃子糧船,就算是無法繳獲,將其擊沉或是焚毀當也可以削弱韃子的實力。」
有此一問,陳文要的就是這句話。不過嘛,具體的東西,陳文還需要拿到聯席會議上進行會商,現在卻也不是著急的時候。
點了點頭,陳文不再繼續與鄭奇問及朝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