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戰士大多都是與清軍周旋多年的老兵,戰鬥經驗豐富,只是其中的一些習氣必須糾正過來。不過對此,陳文也已經與張自盛表示了打散重新組編的計劃,張自盛沒有任何異議,絲毫沒有將這支武裝當成自家的私有,甚至對成為陳文的部將還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期待。
張自盛是第一支主動投效的抗清義軍,陳文自然不會虧待了他,按照計劃會組建起一個戰兵營來由這位平江伯擔任指揮,但是要等他在講武學堂完成了學業才行。
相較之下,九仙山的楊文雖然也在永豐縣地界,但是對於與浙江明軍合流卻持反對態度,甚至是張自盛透過黃道周的幕僚周天吉的關係都沒能將其說服。只是禮貌性的表示了一番對陳文的赫赫武功的欽佩而已,其他的則一概免談。不過,周天吉倒是專門前來與陳文說明瞭狀況。
這個楊文當初是受到清軍的欺壓而舉族上山的,當時九仙山上的明軍首領是侍郎詹兆恆的部將黃魁宇,楊文上山後多受此人欺壓,「以文等窮窘來歸,奴隸待之,又淫其家室」鬧得影響很壞,完全是一副佔山為王的架勢,反倒是失了抗清的本心。結果周天吉和楊文合謀將其殺死,由楊文領了這九仙山義軍之首的位置。
此人因黃魁宇一事對明軍始終抱有懷疑的態度,又兼九仙山營寨、城堡、棧道已成,地勢險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入」之稱使其並沒那麼大的不安。當初與張自盛之間的盟約也不過是引以為援,以防被清軍圍死罷了,此間率眾加入明軍,卻也是千難萬難之事。
據張自盛了解,九仙山義軍的首領便是楊文、楊武兄弟,另外兼有黃道周的幕僚周天吉和廣信府本地的一個逸宦徐敬時作為謀主兼主持庶務,坐擁九千之眾,這些年在廣信府聲勢不小,本地的貪官汙吏無不畏懼三分。
事實上,若非陳文的出現,九仙山義軍在歷史上於永曆六年開始調集了浙江、江西和福建三個省的部分機動兵力將這裡團團圍困,結果耗時兩年都沒有攻陷,最後還是因為一個意外導致了楊文身死,清軍借「山寨無主,先後蟻降」才平定了九仙山抗清義軍。
對於這支抗清義軍,陳文並不打算強求,至少暫時沒有這個打算。強扭的瓜不甜是一回事,此番打碎了洪承疇的四省會剿,其實他自身受到的內傷也很是不輕,總要花些時間來養好傷,將勝利果實消化乾淨才行,哪有時間和精力理會這種心不甘、情不願的勢力。
十來天之後,掩護著張自盛所部明軍,陳文率領浙江明軍主力返回到了衢州,只是在玉山縣留下了神塘營便結束了對江西的攻略。
明軍撤軍的同時,始終作為陪襯,連點兒存在感都沒有的東線清軍也完成了這一次旨在耗費台州、溫州兩府有限倉儲為目的的野營活動,從處州府的地界撤回到了台州和溫州。至於青田縣,則繼續由處州綠營殘部來把守,反正他們是要帶著部隊回家避暑了。
無驚無險的退回到了溫州的地界,馬信便率軍返回台州,此番明軍聲勢浩大,台州空虛已久,十有八九會再跳出來一些抗清義軍,對於地方的穩定很是不利,須得立刻回返以震懾地方。
與溫州副將胡來覲道別後,馬信便啟程回返,隨著交情日深,從胡來覲的口風裡,馬信很清楚這個同僚似乎對這一番的靜坐還有些不滿足,但是一旦聯想到漢軍八旗都打不過浙江明軍的傳聞和神塘源之戰時的親歷,他也不敢冒出什麼別的。
這份不滿足在馬信思量著大抵是來自於戴罪立功未成的擔憂,不過他卻也只是安慰,說是此戰本來就跟他們沒什麼關係,只要把處州稜堡的事情上報就沒事了。畢竟田雄、張傑那樣的浙江綠營精銳都沒辦法,當初金礪也沒什麼招,誰也不能在這上面說他們句不是的。
回返台州的路上,馬信可謂是思緒萬千,從降清開始到今天也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