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就是因為火炮的出現——製造上需要專業的木工臨陣打造,起碼不能距離戰場太遠,因為運輸不便;體型過於巨大,容易成為其他遠端攻擊武器的靶子,比如火炮;射程過近,襄陽炮一般的射程只有兩三百米而已;另外炮彈還要就近製造。
如此多的弊端,使得火炮一旦出現,投石器很快就被淘汰,就連圖紙也都被送進了故紙堆。有明一朝,幾乎可以說是絕少有使用投石器的記錄,而更多的則是貫穿明朝的火器多元化的蓬勃發展。
奈何,作為十七世紀細菌戰的先驅者,田雄由於手中的火器根本無法撼動稜堡分毫,而火炮也無法發射這等生化武器,他已經開始對這種落後於時代的工程手段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眼見著明軍在白天可以輕而易舉的將他耗工耗料良多的襄陽炮轟成一堆大大小小的碎木頭,他乾脆就轉而在晚上再展開攻擊。
夜晚,由於地上的標記無法觀察,距離難以估算,就連試射都看到不到落點,這些無不導致了明軍炮手在命中上的大幅下降,以至於田雄雖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卻不只是可以將每次帶去的疫病木桶投射完,甚至還可以把一些投石器重新推出明軍的射程。
守在城頭,可能會染上疫病,放棄城頭的守禦,誰知道清軍會不會趁夜偷城。兩相其害取其輕,迫不得已,明軍在夜晚只能佈置少量的哨兵盯防,到了天亮之後再清理田雄的生化武器,怎是一個被動了得。
明清兩軍在安華鎮利用稜堡與細菌戰鬥智鬥勇的同時,清軍四路進剿的東線卻完全是另一個場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