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天子詔令,以監國齊王總理兩京一十三省軍政事,位在內閣之上。」
中央官制徹底改革完畢,陳文建立起了一套表面上看上去與明式內閣及六部九卿制沒什麼太大差別的官制體系,但這卻也將會是陳文日後展開進一步改革的底子。當然,現在卻也無需著急,等到北伐結束,他最不缺的也將會是時間,有生之年,總能將官制調整到最有利於未來的模樣。
政令下達,原本已經打著齊王府下屬各司名義的內閣及各部衙門紛紛出爐,名正言順的成為了中央朝廷,擁有了管理天下的權利。
首輔大臣選擇由錢謙益擔任,一來是還了錢謙益這些年大力支援的情分,但更重要的還是藉此來緩解與儒家士人階級之間的矛盾。起碼,在解決滿清之前,陳文不打算在橫生枝節,為此他甚至連稅賦改革計劃都不可避免的拖後了,一個名義上的首輔大臣官位也沒什麼捨不得的。
錢謙益對此也很是清楚,他負責的禮部的職權早已被宣教司侵奪了不少,不過以耄耋之齡為一首輔,更將會是一新朝開國首輔,自也是於願足矣。
經過了幾年的打拼和準備,福建明軍深入臺灣,永曆朝廷財政崩潰,西南各路明軍分崩離析,東南士紳也被制服,哪怕是暫時性的,但是對於陳文而言也已經足夠了。
從收復南京至今,陳文便是為了北伐在做準備,首要的便是穩定南方,現在佈局徹底完成,並且達到了應有的成效,南方已經不存在於北伐期間能夠對其構成威脅的勢力,北伐也自然而然提到議事日程之上。
第一百一十八章 成軍
關於北伐,陳文準備多年,如今算是有了一個穩定的後方。一如當年的朱元璋那般,陳文積蓄多年,如今兵強馬壯,實力冠絕中國大地,此間有了監國的名分,比之陳文原本計劃中的那般收穫還要巨大。
完成了中央官制的調整,這些新晉的閣老、尚書們的第一個聯席會議便是關於北伐的,陳文已經等待了多時,等待著徹底消滅滿清的那一天已經太長時間了。
「如今已是八月下旬,天氣開始轉涼,無需擔憂瘟疫、蚊蟲等問題,正是起兵北伐的好時候。有道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武備準備如何?後續跟進儲備如何?」
孫鈺是度支部尚書,管的錢糧一事,見陳文問及,便開口答道:「回稟監國殿下,大軍支用三月糧草、草料、銀錢等一系列儲備已囤積揚州庫房,後續支用,南京各庫尚夠支用半年之數,各省倉儲也可籌劃抽調,當可足用。」
夏稅徵收完畢,再加上存糧,確實足夠大軍支用,就算是戰事拖到了永曆十四年,今年的秋稅也能讓大軍繼續作戰到明年夏稅徵收完畢。
當然,按照陳文的計劃和預估,戰事不可能遷延太久,滿清的核心人口數量太少,庫存更是無法與坐擁江浙、湖廣的江浙明軍相比,這場戰事不出意外的話當會在北伐展開後半年之內完結。
「武器、甲冑以及一應我軍工司負責生產之軍需,已全部裝備部隊,北伐備用武備也已完成轉交,後續生產尚在繼續,絕不會耽誤到計劃中後續使用,也不會拖延到擴大生產的進度。」
軍工司總長徐毅說罷,軍需司的總長也表示了對於度支部和軍工司的認同,並且表示所有轉交軍需已經完成入庫,保證大軍用度。
「很好。」
比起當年打一戰就要準備上一年半載的那般捉襟見肘,現在的闊綽確實是讓各部司衙門輕鬆太多。但是,蒐集的難處沒了,大軍用度之巨大使得庫存、轉運等方面的難度直線提升。不同時期面對的難處不同,所幸這些官員都是久經考驗的,江浙明軍多年來的軍需儲備和轉運工作從來沒有拖過太大的後腿,至少從來沒有因為儲備不善和轉運跟不上而拖了後腿。
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