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撫南王劉文秀率領六萬西南明軍自貴州東部誓師出征。如歷史上的常德之戰那般,劉文秀選擇了切斷洞庭湖東西,從而截斷湖廣南部清軍退路的策略。如果成功的話,湖廣清軍主力被殲滅於湖廣南部,那麼湖廣北部就唾手可得了。
於是乎,八月初,劉文秀大軍抵達辰州府,隨即分兵兩路。主力由他和馮雙禮率領,行陸路進攻常德;而偏師則由盧明臣率領一百餘艘戰船,走水路,與劉文秀在常德會師。
歷史上的常德之戰發生在四月,那時正趕漲水期,盧明臣所部只用了極短的時間就到達了距離常德府城不過數十里的桃源縣城,攻陷城池,活捉了知縣李瑢。
然而,接下來盧明臣卻到五月二十三,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透過這幾十里沒有清軍駐守的河道。結果在常德城外遭到了清八旗軍蘇克薩哈所部伏擊,苦戰一夜,主力部隊沒有及時跟進,盧明臣戰死,其部潰敗。而率領主力的劉文秀在得到盧明臣陣亡後,也不敢再進,常德之戰就這麼以清軍的獲勝而宣告結束。
盧明臣在桃源縣的那一個多月,事實上是在等候劉文秀的主力,據說當時連日下雨,道路泥濘,劉文秀大軍「馬步兵滯留數十日」,才遷延了這麼長時間。
可問題在於,辰州府城到常德府城,直線距離就有近三百里之遙,其中一半還是湘西的山路。即便是劉文秀的主力沒有倒黴到碰上連日的降雨,他的速度也遠遠不可能和順流而下一日百里跟玩一樣的水師相比,兩者的時間差怎麼也在十天左右。況且劉文秀這個倒黴蛋,更是碰上了連日的降雨。
歷史上的常德之戰敗就敗在了這個時間差上面,盧明臣奔襲桃源縣,劉文秀卻滯留在湘西的山區,打草驚蛇,清軍利用這段時間從荊州抽調了八旗軍南下,在水師和主力部隊第二次脫節時,於常德城下擊敗了盧明臣,而荊州到常德之前的距離竟比辰州到此還要長上一些!
這一次,託陳文的福,劉文秀沒有在漲水期東進,也沒有碰上連日的降雨,可是待盧明臣攻陷桃源縣,卻還是等了劉文秀將近十天的時間。
當然,時間大幅度縮短,並不足以讓清軍儘快南下,劉文秀很順利的攻陷了常德府城,完成了戰略目標第一步中的上半闕。而下半闕,就是要進軍洞庭湖東岸的嶽州府城,從而完成對湖廣南部清軍在戰略上的攔截。
盧明臣的船隊出發後,很快就抵近到了嶽州府城,結果當夜就遭到了清軍伏擊,苦戰一夜,卻始終得不到主力的支援,最終被清軍擊潰,倒是盧明臣沒有像上一次那般被射殺。
劉文秀的主力依舊是步行,可現在的洞庭湖,還沒有經過後世的圍湖造田,面積乃是後世的兩倍有餘。光是直線距離就與辰州到常德之間相差彷彿了,更何況劉文秀軍中計程車卒、戰馬、戰象都沒有練過水上漂的輕功,繞路是不可避免的。
就這樣,明軍主力繞了一大圈才能趕到嶽州城,能夠對盧明臣提供有效支援那就奇怪了。而清軍卻因為江西全面落入陳文之手,迫不得已在嶽州這一要地極力加大了兵力,以防陳文西進,從嶽州截斷武昌與長沙之間的交通。
劉文秀其人,用兵上有很大的問題。運氣經常極差且不提,戰略籌劃上的細節太差,尤其是不擅計算。水師與主力連番脫節,每次脫節都是很多天的時間,既給了清軍以增援、設伏的時間,又做不到在速度更快的水師造襲時主力部隊及時援救,這已經不是李定國在衡陽大捷中被孫可望計算那麼簡單了,擺明瞭是他根本就算不清楚這個時間差到底意味著什麼!
如果聯想到兩年前保寧之戰的場慘敗,在攻略四川之初席捲巴蜀,沒有見好就收,非要帶著一群戰鬥力孱弱的友軍北上強攻保寧堅城,試圖收復四川最後的這一塊失地,打通進入陝西的通路。結果四川全域性敗壞,吃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