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已經完成了抽身迴轉的戰術動作,開始脫離戰場,飛速離去,而殿後部隊則大致完成了阻敵的佈設。
遊牧聯軍大部隊萬馬狂奔,向猛虎軍團展示自己的逃生技能,而負責殿後的遊牧戰士們則要讓對手見識一下什麼叫做死戰、什麼叫做堅韌。
自古以來,阻擊戰都是一種最艱苦卓絕的戰鬥,很多情況下要求戰士們有犧牲自己、保全大局的無私無畏精神,一般也由最悍勇、最堅毅的戰士擔負這一重任。
在這樣一個生死關頭,幾乎所有的首領和戰將都派出自己的親兵隊參加了遊牧聯軍的殿後部隊。戈勃特的“雄鷹隊”、季爾登的“飛鷹隊”、赤拉維的“黑鷹隊”、西格爾的“蒼狼隊”等,都在此列。
這些悍兵勇將,也遠比一般的草原蠻子們更兇猛、更有紀律性,其頑強更是令人吃驚。
作為親兵,平日裡享有許多特權,備受主人照顧,而到了關鍵時刻,他們則必須挺身而出。為了主人的安全出逃、為了族人的生存,必須將生死置之度外,盡一切可能遲滯敵人的進攻勢頭!能多爭取一秒鐘,就多爭取一秒鐘,而絲毫不去顧及自身的安危!
為了抵禦丹西的猛烈旋擊,蠻族留下了足足五萬人的殿後部隊。
草原戰士的殿後阻擊方式也獨具特色。
遊牧戰士好像從來就不喜歡扎堆,搞什麼密集戰陣,即使是阻擊的時候,他們也是排成一列列間隔一定距離、防禦區域很大的橫隊,整支殿後部隊具有相當的縱深。
各橫隊在射程範圍內用箭矢迎接來犯之敵。當敵軍衝近時,第一列橫隊射完最後一枝箭,佇列裡的戰士就毫不畏懼地提起刀,迎面朝撲來的敵軍進行反向衝鋒。
後排的橫隊,似乎也根本不在乎前排戰友的生死,不分敵友地繼續射箭。當然,敵我數量的懸殊對比,這是一種賺錢的買賣,也是為了大部隊的安全必須付出的犧牲。
聯軍殿後部隊各橫隊連續不斷地以這種形式攔截敵軍,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前仆後繼地進行著悲壯的阻擊戰。
頂著排排呼嘯的箭雨,猛虎軍團左翼三道金鉤帶著強勁的勢能,插入了蠻族殿後部隊各列橫隊中!
巨大的衝力像震撼風化的斷垣一樣,蠻族戰士如牆上的土塊、沙礫一樣簌簌地往下掉落,被殺得馬嘶人叫,慘呼連連。
然而,蠻族的這種殿後戰術正契合了那句老話——“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雖然左翼主力部隊衝鋒勢頭極猛,一列、兩列橫隊也殺得相當痛快,可是連續穿越多層,又遭受似乎無休止的箭雨澆淋,即使是最勇武的戰士,也難免會感到疲憊。攻擊勢頭在逐步衰減,衝鋒速度自然也越來越緩。
蠻兵阻擊佈陣,展示出草原民族的超強韌性,而奮力廝殺的戰士,則充分體現了他們的勇武頑強,連猛虎軍團的戰士們都不由得驚歎。
這些包括各族首領和戰將親兵在內的蠻族斷後勇士們,一個個像殺紅了眼的野獸,奮不顧身地阻擋著突擊編隊和掃蕩編隊前進的步伐。即使被打落馬下,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絕不放棄。他們抱住馬腿、刺捅馬腹,將馬背上的敵人掀翻下來。武器丟了,就用拳頭和牙齒繼續戰鬥!
事後清點戰場的時候,連丹西都不由得驚訝於蠻兵的頑強,本次戰役所消滅的將近十萬蠻兵中,投降及抓獲的俘虜不足兩千,其餘的九萬餘人全部戰鬥到最後一口氣!
殿後部隊不惜一切代價的阻擊,雖然招致了自身大部被殲,卻為蠻族聯軍主力的逃離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三道金鉤越來越艱難地突破了十餘層阻擊線後,敵軍大部隊已在數里之遙,戈勃特雖然損失慘重,但實力仍在,並得以逃脫虎口。而在這方面考慮欠周的丹西,原指望如以往走廊地區正規戰一樣,畢其功於一役的美好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