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裡,與廟裡的那蹲彌勒佛差不多!
與很多人一樣,海州通判姜謙拿到這份期待日久的《海州日報》的時候,也是驚奇加欣喜的。他讀得比任何人都仔細,因為上面有著新任知州的重要文章!說不定上面就有他將來的施政綱領呢!姜謙很期待很仔細地閱讀……
第二百○四章 矛盾論
《海州日報》既然敢稱自己是新聞,當然要有新聞的素材。/ //第一版除了規則外,最大的亮點就是新聞事件了,也可以說是故事。
對於這點,通判姜謙既是滿意又有不滿。滿意的是這第一篇新聞與他有關,就是前些時候他審的那件孝子偷盜的案件,也給登在第一期的報紙上了。上面透過記述的筆法,把他破案的始末都詳細記載下來,頗有情趣。末了才贊他英明開通,有明官之材;還有就是發了一通評論,教育了海州百姓。
作為衣事無憂的大官員,最注重的是什麼?還不就是名麼!姜謙深信,憑著《海州日報》的發行,他這一件事,肯定會讓全海州甚至全大宋都知道有他這麼一號人物。作為官員,其正之名得張,還有什麼不滿意的呢?滿意得緊啊,姜謙捧著報紙的時候,手都顫抖了,心裡激動得恨不得大吼一聲。
至於令他不滿意的就是新聞的文法,用的是白話,通俗到了極點!作為一個透過正正經經科考一路走上來的文官,對於這種筆法,自是不屑的,甚至認為有辱斯文了。因此他一邊看的時候,又一邊皺眉。最後還發現這篇文章竟然還是大名鼎鼎的編輯歐陽發的著作。這就令姜謙大是震驚了,作為一代文豪歐陽永叔的親傳兒子,竟然不怕恥笑,甘願白話為文,這是多麼令人疑惑的事!
好在末了歐陽發對此有解釋,說報紙本來就是給百姓消遣娛樂的東西,若為古文,那就失去了它的本意。再說白話更適合對百姓教化,深入淺出,實在是教化的最好利器。人家都抬出教化來做幌子了,姜謙沒有辦法,仔細一想。覺得也大有道理,就不深究了。
關於自己的這篇新聞之後,就是一些關於海州的風土人情,介紹得頗為仔細,還特地提到了海灣,既說它的隱患。也說他是資源。期待新任知州對它地開發與處置。看到這裡,姜謙心裡一動,浮現起沈歡那一臉的穩重,聯想到歐陽發與沈歡的關係,莫不是新任知州打算從海州的海灣下手?
懷著疑問,新聞看完了,翻過另一面,幾個大字赫然入目:矛盾論。再一看著者。正是沈歡的大名。又是這位才子的文章?姜謙頓時來了興趣,人也嚴肅許多,仔細地看下去。
這是一篇名為《矛盾論》地策論,暫時只有一兩千字。開篇就是一則小故事:“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攻之。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攻也。或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這是法家《韓非子》上地一則小故事,姜謙雖然是儒家文人。卻也知道。平時讀之,也覺得頗是滑稽,以為賣著可笑。
沈歡當然不會之引用來做笑話,在《矛盾論》裡,他說:“矛盾之說。由此而出。韓非子結而論曰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然吾曰可立也。矛盾皆是軍事之物。若以矛不攻,以其之利。亦可化而為盾,守之離棄也;持盾為攻。****以其之堅,亦是矛之功也!譬如大事,春生冬死,冬死春又生,可立千年。矛盾乎?故曰天下萬物,莫不矛盾也!”
“天下萬物,莫不矛盾。”這是沈歡明確提出的結論,當然,這種結論在後世那是再平常不過了。然而在這個時代,就讓人震撼了。姜謙想不到一則平常看似笑話的矛盾之論,在這裡,卻給沈歡一通比喻,成了一個令人看似難以接受又有點平常的結論。
矛盾之論,說白了就是運動與對立同意,還有就是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