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船體就得采用u字型,而且底部大於上部,這樣的好處是底部寬敞的炮甲板可以佈置更多的火炮,逐層往上依次減少口徑和重量,頂甲板上反而是全船面積最小的地方,這樣的好處在肉博時減少接觸面積。
當然,萬磊還是不得不佩服聰明的古人,依照水禽發明的福船型明顯暗合後代船體科技發展的脈絡:數百年後的現代戰艦一般都是甲板上佈置數量上較少的大口徑火炮,兩弦側小口徑輕炮而且運用中國人發明的水密艙技術增加抗沉性。可惜古人超前的聰明才智依然由於時代船體材質強度和火炮科學技術的落後而讓人遺憾。。。
在火炮威力上,萬磊卻是非常滿意,因為順天府大量裝備的城防火炮——鎮遠炮不但適用於守城,也適用於安裝到戰船上,因為它口徑大,射程遠達三里,只要在戰船上裝上幾十架這種玩意兒,那就是一路橫掃。
整理出這些問題,接下來就是重新設計戰船。當然,新戰船將要用到大量優質木料作為肋材,造價肯定十分高昂。萬磊雖然有心理準備,卻還是非常謹慎地讓大家表決是否透過改建新式戰船的決議,畢竟這一次玩的不是心跳,而是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
當然,這種新式船型只是過渡階段,一旦大型蒸汽機發明併成功裝備到輪船上,那就要重新設計新型戰船,畢竟不管什麼樣的戰船,都得迎合當時的科技水平才能發揮最強的威力。
與會的十一人經過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商議和表決,最終透過所有方案,順天府從此開始發展海上力量,並走向海洋。
第203章 海上擴張(中)
遼東,三岔河河口,一座大港拔地而起,無數奴工在工地上勞作,時不時還能聽到鞭子敲打在人身上的聲音,慘叫聲亦是此起彼伏。很多奴工搬運木材到河邊的船廠,那裡有幾艘海船正在營造,而不遠處的海港上,還停有十幾艘戰船,上面傳來陣陣戰鼓聲,正在操練水師。
這時海面上出現十幾艘中型福船,不過從它們歪歪扭扭的樣子來看,應該是受了重創。有兩艘最慘,船樓都被打沒了半邊,不必問,肯定是經過了慘烈的海戰。
這十幾艘破船緩緩地靠岸,而岸邊早就有一隊人馬在侯著了,為首的男子身著大紅皮弁服,頭戴九梁冠,赫然就是一親王裝扮,此人就是新冊遼王朱高煦。當然,他得此冊封不是朝廷願意給,而是不給不行,他割據遼東一地,想稱王就稱王,朝廷也奈何不得他,只得給個名分,讓他暫時安生點,別再鬧事。
當然,朱高煦的志向可不是當什麼親王,他之所以接受朝廷的冊封,並不是他不想鬧事,而是暫時鬧不起來,畢竟他手上的軍隊在北平城之戰中拼掉了幾萬,剩下的幾萬人實力是鬧騰不起來了。而且遼東新定,要休養生息以擴充實力。
一隊軍官從一艘較大的福船上下來,一個個灰頭土臉的。不過這也難怪,把新造的戰船搞成這付模樣,當統帥的當然在責難逃,一通跪拜之後,他們就站成一排,等著挨批。
“為何耽擱這麼長時間?”朱高煦強壓住火氣,質問道。
“敵軍勢,勢大,我,我軍難以匹敵。”一個將領低聲道,聲音略顯結巴。
“勢大?不就是三艘船嗎?你們有十八艘船,六打一也打不過?!”朱高煦更怒了,因為他剛剛數過回航的戰船,發現少了五艘。十八艘戰船打人家三艘,不但打了一個來月,還損失了五艘戰船,這不是慘敗是什麼。
“回稟王爺,敵船上有火炮,甚是犀利,我軍沒有火炮,海戰難佔優勢。後來我軍用小船蟻附,才把敵軍逼入海灣,又連圍十數日,將其彈藥耗盡,才可靠近敵船。而船上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