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三娃將投降的烏桓騎兵押送離開後,劉辯與岳飛等人繼續率軍前行。
…………
令支縣內,早已經人去樓空。
昨日烏霸率領三千人前去劫營之時,烏延在竹康安的建議下,幾乎將所有的斥候全部派了出去,需要第一時間得到最新的情報。
當斥候傳來烏霸戰死,其餘三千將士無一逃出來的訊息時,烏延如遭晴天霹靂,半天沒有反應過來。
“大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今幽州軍的戰力遠超我們的預估,已經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我們還是趁對方沒有兵臨城下,形成合圍之時,迅速撤離吧!”竹康安乍聞噩耗,心中驚懼交加,但是很快回過神來,見到烏延呆若木雞一般,立刻向對方勸諫道。
烏延漸漸從失神中恢復過來,向竹康安苦澀的言道:“康安這些年你們遼西竹氏對本王多有幫助,本王在令支縣能安定下來,多虧你們一族的相助。你原本就是漢人,如今幽州軍打來,你帶領家族向對方投降才是上上之策。
我會帶領麾下僅剩的兩千餘人,向北投靠陽樂縣的丘力居。”
竹康安面露覆雜之色,斟酌片刻還是緩緩說道:“我們遼西竹氏,世居令支縣,族人們自然不會跟隨我離開祖上的龍興之地。但是我受大王知遇之恩,自當追隨,更何況大王身邊除了竹某外,並沒有其他能為您出謀劃策之人。
至於我們遼西竹氏,這些年在令支縣的口碑頗好,我相信以劉幽州的仁德,即使知道我相助大王,也只是各為其主罷了,必然不會加害我們遼西竹氏。”
“好,既然康安不離不棄,本王自當以你為謀主,事不宜遲,吩咐大家帶上所有的東西,一起撤離吧!”烏延見到竹康安願意繼續追隨自己,頗為欣喜的說道。
這些年他多次依靠竹康安的謀劃,才在令支縣站穩腳跟,要知道令支縣是公孫瓚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公孫瓚的家族是令支縣的地方豪族,家世二千石。
近年來公孫瓚打得遊牧民族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因為公孫瓚的崛起,原本只是小妾所生,不受家族待見的公孫瓚在逆襲後,揚眉吐氣,也立刻受到家族的重視,族中子弟公孫越、公孫範等人相繼走出令支縣,前去相助公孫瓚。
烏延佔領令支縣後,因為公孫瓚的威懾,加上遼西公孫氏在地方上的影響,他同樣不敢加害於對方。
天還未亮之時,烏延帶領兩千餘騎兵、數千麾下的家屬,以及一萬餘願意追隨自己的烏桓百姓向北而去。
烏桓百姓在令支縣有三萬餘人,只有三成左右願意追隨烏桓而去。
他們主要還是害怕令支縣被漢軍佔領後,自己成為對方的奴隸。
這個時代訊息閉塞,許多百姓很可能一生都沒有走出過自己所在的縣城或是村落,自然不知道如今幽州發展的日新月異。
至於剩下的烏桓百姓,他們過夠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自然不想在流離失所了,哪怕被漢人所奴役。
而令支縣的漢人百姓早已經被劉和的情報組織滲透了進來,開始散播幽州牧劉虞即將收復遼西郡,以及幽州的政策和法律對於百姓生活的改善,這裡的日子也會隨著幽州軍的到來,漸漸變得好轉起來。
…………
正午時分,幽州軍頂著一天中陽光最熾烈的時刻來到令支縣城下。
劉辯、岳飛等人已經從斥候的口中得到了烏延逃跑的訊息。
隨著一聲響,令支縣城門緩緩開啟,衣著精緻的當地豪族帶領族人開城投降,喜迎王師。
為首之人正是世居令支縣的遼西竹氏的族長。
這位四十餘歲,略帶書生氣質的中年人,來到劉辯等人身前恭敬的行了一個書生禮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