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樂兄的推斷,曾經的少帝劉辯要是到了幽州,為什麼不打起自己的旗號,在幽州登基稱帝,號召天下群雄共同討伐國賊董卓?”廉頗疑惑的問道。
“自酸棗聯盟被武安君逐個擊破後,大多數忠於漢室的太守、刺史戰死,如今天下又有多少人真的心存大漢呢?甚至連當初的劉姓宗室,參加討董聯盟的也只有兗州刺史劉岱一人而已。
可想而知,實際上真的忠於漢室之人並沒有多少,如果劉辯逃亡到幽州後,立刻稱帝,號召天下討伐董卓,很可能會引狼入室。公孫瓚、袁本初甚至當時的冀州牧韓馥等人就會打著勤王的旗號進入幽州。
當時的幽州可沒有如今強大,在劉辯立足未穩的情況下,就會被其他諸侯乘虛而入,把持幽州的朝政,成為新的權臣,不過又是一個董卓而已,這是劉辯以及幽州牧劉虞絕不願看到的。
所以劉辯隱姓埋名,暗地裡擴充實力,等到天下有變,立刻以靈帝皇長子的名義在幽州登基,號召天下。”樂毅一語中的的說道。
正在此時,公孫瓚已經完全擊破了整個河間郡的盜匪,一半被斬殺,萬餘人投降,殘餘一小部分向西逃入安平郡,試圖透過安平郡進入中山、常山郡,投入當地黑山賊的麾下。
“回去吧,如今我們的大軍在武遂縣等著這幫殘餘的盜匪,可一戰而擒,將他們納入到我們的軍中,補充實力。”樂毅說完,就與廉頗一起並肩下山,張江、張河則緊隨其後。
…………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七月十二。
徐州牧陶謙的戰報以及任命文書送到了京城洛陽。
朝廷上因為此事爭論不休。
“哼,徐州牧陶謙好大的膽子,竟然私自任命自己手下的將領為北海郡太守。難道他不知道北海乃是北海王的郡國,即使北海王下落不明,也應該由我們朝廷指派官員接手,他一個徐州牧,如何任命青州的官員?”盧植被免職後,接替盧植擔任尚書的丁宮不滿的說道。
司徒黃琬聞言,立刻站出來反對道:“徐州牧陶恭祖送來的文書上說的很明確了,乃是因為北海王下落不明,不知去向,才讓人暫時代理北海郡太守之職,行太守之事,否則政令無法下達,北海無法興建,百姓無所依從。”
“青州刺史焦和,在位期間,喜好虛名,空談哲理,致使政治混亂不堪,盜匪橫生,百姓疲敝,如今焦和已經去世,我們是否應該重新任命一位新的青州刺史,去平定東方的亂局?”司空楊彪建議道。
“萬萬不可,現在的青州樂安、齊郡、濟南三郡國都被盜匪佔據,派去的官員又沒有軍隊,還需要重新在北海招募士卒,沒有數年時間是不可能平定青州的亂局。而且派去的官員如果才能不堪大任,甚至無法解決青州的匪患。
不如等徐州牧陶謙平定完青州後,我們給予其獎賞,在從朝廷派遣官員去接手青州,既不廢朝廷的一兵一卒,還能重新掌控青州之地,豈不一舉兩得?”賈詡目光一閃,正色的說道。
“文和之言有理,不過卻有一個隱患。如果陶謙平定青州的亂局後,就坐擁青徐二州之地,到時候生出不臣之心又如何處理?”李儒面帶憂色的說道。
“陶謙年齡已經接近耳順之年,從他剛開始在徐州就尊帝命護百姓可以看出,他的理想乃是死後能得到名垂青史的好名聲,絕不可能鋌而走險,生出不臣之心。
況且他的長子陶商如今還在朝為官,諸位想必已經和陶商接觸過,此子並沒有為政的天賦,來到京城後,也深居簡出,他的弟弟陶應比起其兄長更是不如。
陶恭祖知道兩個兒子的能力,不可能生出不臣之心,不然在他之後,豈不是整個家族要遭遇滅族之禍?”和陶謙素有交情的光祿大夫朱儁立刻反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