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時受挫。到了11月,日軍已完全失去作戰下去的信心,開始全面撤退。蔚山日軍加藤清正部撤離之時,明朝陸軍分道追擊。

在海上,大明艦隊由陳璘、鄧子龍率領,偕同李舜臣聯合截擊日軍。小西行長準備厚禮送至李舜臣營中,希望和談,但是遭到拒絕。絕望的小西行長向友軍求救,島津義弘集結近五百艘戰船,企圖衝破中、朝海上防線,打通回國的海途。在露梁海域,爆發了這場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海戰。鄧子龍自為前鋒,親率三鉅艦設伏,向日艦進攻。在混戰之中,其他戰艦誤射火炮於鄧子龍的戰艦,鄧死於異國海域。李舜臣將軍率龜甲戰船衝入日艦陣地,身中流彈而亡,他不準部下走漏訊息,臨死前將軍旗交給其子代為發號施令。陳璘率艦來援,再焚日艦百餘艘。

及至天亮,日軍死亡人數以萬計,艦船也幾乎全部被擊毀擊沉。島津義弘只率領五十餘艘戰船突圍而去。小西行長僥倖逃脫。

12月上旬,日軍全線後撤,日本國內也派出重兵救援,日軍大部撤回日本。

明軍班師回國,萬曆皇帝升座於午門,接受邢玠等入朝將領獻上的日軍俘虜六十一人。接受百官朝賀、祭告郊廟之餘,大明王朝頒佈“平倭詔”,宣告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屬者東夷小丑平秀吉,猥以下隸,敢發難端,竊據商封,役屬諸島。遂興薦食之志,窺我內附之邦,伊歧對馬之間,鯨鯢四起,樂浪玄菟之境,鋒鏑交加,君臣逋亡,人民離散,馳章告急,請兵往援。 朕念朝鮮,世稱恭順,適遭困厄,豈宜坐視,若使弱者不扶,誰其懷德,強者逃罰,誰其畏威。況東方為肩臂之藩,則此賊亦門庭之寇,遏沮定亂,在予一人。於是少命偏師,第加薄伐。平壤一戰,已褫驕魂,而賊負固,多端陽順陰逆,求本伺影,故作乞憐。冊使未還,兇威復扇。朕洞知狡狀,獨斷於心。乃發郡國羽林之材,無吝金錢勇爵之賞,必盡弁服,用澄海波。

鴻雁來歸,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羆振旅,漢家之德威播聞。

更念彤力殫財,為日已久,嘉與休息,正惟此時,諸因東征加派錢糧,一切盡令所司除豁,務為存撫,勿事煩苛。

《明史》如此評價這場戰爭:“東洋之捷,萬世大功”。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九 新世界的誕生(1)

這場前後兩次、共歷七年、涉及三國的戰爭,在中國史書中稱“萬曆朝鮮役”或“萬曆日本役”,在朝鮮史書中稱“壬辰、丁酉倭亂”,也稱“壬辰衛國戰爭”。日本史稱為“文祿?慶長之役”或“征伐朝鮮”。這是一場以日本為另一方、中國和朝鮮為一方的侵略和反侵略戰爭。

其規模之大,在當時的世界上無可匹敵。

反觀當時的西方,小國林立,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海上強國雖可以在東南亞與當地土著競爭時佔據優勢,但其舉國軍力不過數萬,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雄踞中東,但其全國兵力也就二十萬人左右。而同時期英國與西班牙進行的“無敵艦隊”與“英帝國艦隊”的海戰,所動用船隻的總數還不及日本發動侵朝戰爭時一國動用的船艦數量多。

當時的日本很可能是除中國以外的世界第二軍事強國。

公元16世紀,中國不僅面臨著西方勢力的挑戰,而且遭遇到東亞本身的挑戰,日本試圖透過武力重新構建亞洲新秩序。在過去的大部分歷史階段,由於中國文明的早熟和興盛,不僅在亞洲保持著基本穩定的宗主國地位,而且對世界文明有著巨大的貢獻。到了明後期,雖然中國還能維持相當重大的國際影響力,但也已呈現明顯的弱化跡象。

對於明朝這樣一個農業國家而言,十幾萬遠征軍隊的消耗支出,是一個巨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