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委角瓶。
乾隆朝仿宣德青花錦紋蓋罐、鳳穿花紋罐、松竹梅人物紋盤、把蓮盤、花果紋執壺等,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但仿的就是仿的,跟珍品宣德青花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就是因為這個,所以才更能證明這批瓷器是宣德的,而不是滿清時期的。”
“這麼說你已經確定這些全是明代宣德年間的瓷器了?”柳絮道。
韓孔雀點頭道:“不止是明代宣德瓷那麼簡單,而且是正宗的官窯器。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官窯器啊?那這次的收穫還真大。”柳絮看著韓孔雀道。
韓孔雀道:“那是當然,南邊可是重要的絲綢之路,歷史上,絲綢、紙張、瓷器、鐵器等生產生活物品一直是中國向海外諸國輸出的大宗物品,這裡面只要找到任何一艘沉船,就是一大筆財富。”
“如果是運輸的絲綢呢?由於海水環境的因素,絲綢、紙張等有機類物質可是很難長期儲存,鐵器等金屬物品亦會嚴重鏽蝕,也只有瓷器可以長期不受侵蝕。”柳絮淡淡的道。
韓孔雀笑著道:“我們所能見到的由水下沉船出土的文物,基本是以瓷器為主。水下考古許多研究課題也是圍繞其開展的。”
“可儲存的這麼好的瓷器。也太讓人不敢置信了。”韓榮華抱著那個精美的宣德青花三果紋執壺道。
韓孔雀解釋道:“目前我們看到的出水瓷器,大體上可以按照儲存狀況分為新、舊兩種。所謂舊,是指這些器物本身的釉面已經受到嚴重磨損,器體上(特別是露胎部位)多粘有貝殼、珊瑚等雜質。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沉船所處位置多屬沙石質海底。這種地質結構的海底一般比較堅硬緻密。遇難船隻的船體結構直接接觸到海床導致破碎。
古代船舶的肋骨、舭骨、隔板等構件。大多是由不同形狀的鐵釘以及粘合物相連線,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失去作用,今天我們從一些古沉船的上方俯視的話。看到的是一個散落攤開的,以龍骨為中心的正投影平面解體船型。
所以,在沉沒過程中,瓷器一部分傾倒到船外,直接散落在海床上面,遺留在船體內的瓷器,隨包裝材料的分解,也會直接暴露在海水當中,這種情況在地中海、阿拉伯海等海域尤為常見,我國的南海西沙、南沙海域等處亦屬此類情況。
由於潮汐作用,裸露的瓷器會受到兩次**、低潮的海水衝擊,器物與海沙不斷摩擦,造成表面的釉面的打磨,最後完全失去光澤,觸控時手感非常粗糙。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情況,就是沉船被掩埋在深厚的海泥之下,仔細考察我國的沿海地理,可以發現從北到南依次有遼河、海河、淮河、黃河、長江、錢塘江、閩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注入,這些內陸河流帶來大量的泥沙入海,不僅造成了海水的混濁,同時在大陸架上形成厚厚的泥土層。
船隻沉沒後,海底淤泥會形成向下的吸力,再加上自身重量的作用,船體通常是被掩蓋在海底平面以下數米,直到接觸到緻密的泥沙層,才會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瓷器運輸上船時通常是有木箱、竹筐甚至象缸、甕等大件陶瓷品作為外包裝的,與前者直接散落海床表面不同,瓷器受到了更好的保護。
在我國沿海已經發現的古代沉船中,南海1號宋代沉船、福、建平、潭碗礁清代沉船,都是這種型別,上世紀80年代韓國發現的木浦新安宋代沉船也與之類似,這些沉船當中的瓷器受到包裝物和海泥保護,實際上處於一種隔絕封閉的環境。
這類器物一般是當時生產後直接上船,沒有任何使用過的痕跡,釉面亦無絲毫磨損,給人的感覺如同新制仿品,出水後燦然如新,很難相信已被掩埋了數百年之久。”
“你是說,現在發現的這批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