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5部分

我國從周代起,在墓上開始出現封土墳頭,在墓頂上要壘土成墳、植樹做標記,以示懷念、拜奠之意。

帝王陵墓發展到明清時期,佈局建築形式趨向定式,封土都採取寶城、寶頂的形式。

兩朝30多個皇帝和上百個后妃的墳頭,都為寶城寶頂,其建築方法是在地宮之上砌築高大的磚城,在磚城內填土,使之高出城牆成一圓頂。

城牆上設垛口和女牆,宛如一座小城,城牆稱為“寶城”,高出的圓頂稱為“寶頂”。

這種寶城寶頂與前方的明樓構成一個整體,不僅突出顯示了陵寢的莊嚴氣氛,也增強了建築的藝術效果。

由於這座寶城被破壞的嚴重,加上後期有明顯改造成了一座陵墓,所以韓孔雀在看到那兩具棺木之後,就沒有多想。

此時他稍微探查周圍的環境,就看出來了,這根本不是一座陵墓,而是一座寶城。

只不過後期有人改造了這座寶城,建成了現在的地宮,而這完全是因為這座寶城已經被掩埋在了地下。

“看來我們要仔細計劃一下了,如果這裡真的是一座寶城,那麼下面的陵墓,肯定比上面這座地宮要重要的多。”王教授道。

這一點韓孔雀到是贊同,對第一座皇陵的科學發掘,而不是軍閥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時的野蠻發掘,不能用炸藥炸,胡挖亂挖,而是嚴格按考古程式來。

勘探便是第一步,勘探的目的是找到通往地宮的隧道,有條不紊地在保持陵墓及墓內棺槨、古物完好的前提下進入玄宮。

“就從這座寶城的中心挖一條探溝好了。”韓孔雀道。(未完待續……)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金剛牆

偌大個皇陵,地宮入口究竟在哪裡誰也不知道,韓孔雀畢竟是頭一次發掘皇陵,心中無底,寶城寶頂應是地宮的中心,工作隊在這裡勘探並沒有錯。

“挖探溝”先前他們都用過,這是田野考古採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在不明情況、無法判斷時,用探溝法試探著找,這樣不易損壞文物。

在田野考古發掘中,對古城鎮、古村落、地下大面積的古文化層,才能用探溝法。

而發掘墓葬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是很少用探溝法的,因為墓葬大都是一個“點”,用不著挖探溝。

為什麼在這裡要用探溝法呢?這是因為韓孔雀發掘皇陵是頭一回,他要小心,而之前則是因為這裡已經有被挖掘出來的探溝,這也不是那些盜墓賊不專業,而是因為這裡的地下地形複雜。

而在這裡,除了是因為小心之外,還因為韓孔雀發現,這地下的陵墓是如此龐大。

由於墓室密封的很好,一時半會,韓孔雀也感知不出地宮的大門在什麼位置,於是為慎重起見就使用了探溝法。

按照工作隊用繩子做出的標誌,民工們一鍬鍬地剷出黃土,再把翻起的土小心地裝入筐中運往遠處。

考古發掘不像築堤、種田,每一鍬土都要過目,說不定就在這土裡能發現什麼。

韓孔雀知道,明代的這種黃陵,如果有寶城,那麼原地上肯定不會只有寶城,肯定還有明樓、稜恩殿、稜恩門、左右廊廡、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而檢視了一圈,在這裡,韓孔雀也只發現了寶城和明樓。

轉了一圈。韓孔雀看到此時那些工作人員在王教授的指揮下,像掃雷般一塊地皮一塊地皮地搜尋、探測。

然而半個小時的勘察仍無所獲,他們沒有找到地宮入口的珠絲馬跡。

“這座寶城儲存得比較完整,將來修復起來容易些,所以我們的工作很麻煩。”也許是感覺到了韓孔雀的目光,王教授道。

韓孔雀點頭。這裡這座地宮雖然是一座寶城,不是陵墓,但也不能隨便毀壞,所以挖掘探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