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碧不愧是在水邊長大的,一邊划船還一邊唱著清麗無比的南朝歌謠: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捲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鳩摩智雖然不懂這些細膩的情感之事,但他尤為博學,知道這是南朝詞曲,倒也不以為意,他並不喜歡這些纏綿悱惻的歌謠,因此望著遠處的水面,讓心境保持平和。
而孫菲月雖然長得如此美麗,但是對於這些一竅不通,她從小生活在武林世家,對於詩詞歌賦,完全不懂,只是覺得阿碧唱得很好聽罷了,而且暗自道:“這首歌謠也太長了吧,而且還是五個字一句的很整齊,真是難為了當初寫這曲子的人了。”
唯有段譽在後邊,聽得被湖面的風拂過來的清麗歌聲,用心去感受。
段譽所知,阿碧所吟唱的這首曲子名為《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樂府民歌中少見的長篇。
全曲感情十分細膩,充滿了清麗婉約的情調,清辭俊語,聯翩不絕,令人心馳神往。
在段譽看來,《西洲曲》有三個特點,其一是,善於在動態中表達人物的感情,第二則是疊字和頂針的運用,朗朗上口,詞句如同精緻珍貴的珠玉一般連綴起來,第三則是雙關隱語用得尤為巧妙。
關於第三點,段譽體會得很深刻,特別是這一句:“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蓮”即是“憐”,也就是“憐愛”的意思,“子”就是“你”的意思,也就是曲中女子所思念的那個人。
也就是說,憐惜這位男子的情意,就如同湖水一般的清澈。
段譽一邊奮力的划船緊追其後,一邊在心裡點評道。
對於這首《西洲曲》古曲,阿碧從小就唱得甚熟,不過她卻沒有段譽這般瞭解得透徹,因此將這曲子唱來,纏綿悱惻和溫柔軟語皆備,只不過沒有那種怨婦以及絕望的心情。
她這樣的少女只要開心,比什麼都好,段譽可不想見到阿碧整天以淚洗面,愁眉苦臉。
段譽知道原著裡的阿碧對於公子慕容復一往情深,待得他為了王圖霸業的夢碎了之後發瘋,阿碧也仍然一如既往的照顧他,可謂不離不棄。但對於阿碧來說,這個結局是很悲慘的。
“也不知如今的慕容復最後是否會落得那樣的下場,或許我來到的這個天龍的世界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吧!”段譽心裡嘆息道。
待得夜幕降臨之時,阿碧終於划著小船靠岸了,段譽盯準了位置,得到他們進入島嶼後,段譽才划著船在附近的岸邊上岸,這樣也不會被發現小漁船。
這個島嶼之上的桃花甚多,還有一些不落葉的古樹,要幾個人才能合抱的古樹也不少,想必這個島嶼是外人不會輕易來此的。
段譽沿著小路走了一炷香的時間,就看到了水榭樓臺,十分雅緻。
“莫非這裡就是姑蘇慕容世家的參合莊了麼?”段譽心中一凜的道。
第七十七章慕容公子
段譽在島嶼的閣樓邊聽到了鳩摩智等人的聲音,就小心的潛伏過去。
伸手指在窗戶紙上弄了一個小洞,然後裡邊的情況就盡收眼底。
裡邊的人有鳩摩智、孫菲月、阿碧,以及一個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