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
但就是很流行,如果再帶點品評,就能提攜後輩。
比如曹操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別看張霸只是提了一嘴,但是在場這麼多的南陽高門大族。
未來必定傳揚開來。
無論相面之術真假,這都是提攜後輩的事情。
再說了。在場人物眾多,帶來後輩子侄的也不少。為什麼張霸只說鄧芝,而不說其他人呢?
要知道鄧原獻上的錢糧不是最多的,名聲也不是最大的。
無緣無故。
這麼一想,鄧原對張霸的“封侯拜將”,“未來顯貴”的相面之詞,漸漸信了。他轉頭看向鄧芝,真是越看越喜歡。
這孩子打小聰明。
其他人的想法就各異了。
有人認為,這是鄧原與張霸串通好的。
幫鄧芝揚名。
有人則有些相信,看向鄧芝的目光就多了幾分熱切。
莫非南陽新野鄧氏,又要出一位大人物嗎?
但無論如何,這對鄧氏父子來說,都是張霸的恩德、提攜。
“這是鄧芝命中顯貴。借我之口說出而已。鄧公不必謝我。”
張霸笑著說道。
無論如何,這都是提攜後輩的事情。
張霸這個郡守,提攜了鄧芝這個南陽高門大族的子孫。
這個關係,就這麼定下了。
一輩子的恩惠。
等酒宴結束之後,眾人中沒有住處的。張霸安排在館驛居住,有住處的自行離開了。
等第二天,就有人離開宛城,回去各縣。
鄧原、鄧芝父子多住了幾日,與張霸往來。
這一次。有人把物資與金銀銅錢帶來了,有人沒有。張霸派遣了信任的官員,把所有的物資收集起來。
糧食自不必說,金銀銅錢都拿去買糧食了。
計有八萬石糧食。
張霸畢竟是個臨時郡守,很快就要離開了。他不放心把八萬石糧食留下。
這個時代的官,乃是黑心的。
如果他收集到的糧食,被後任的郡守給貪墨了。那政績可就成了笑話。
他就把這八萬石的糧食,以及原先郡中準備好的糧食,一股腦的發放給了二十幾萬百姓。
保證這些百姓從現在到明年秋收的口糧。
之後的給農具、種子、耕牛的事情,就要靠陳定這些人了。
但這也足夠了。
張霸不僅討滅了黃巾,還分兵討伐賊寇,安定一郡。
收斂流民恢復秩序。
從南陽高門大族皇親國戚之中,聚斂糧食,養活了二十幾萬百姓。
往來不斷的糧車,就是證據。
這讓他的官聲,變得更好。
正所謂:“河東張侯,文治能安邦,武藝能討賊。”
原本張霸是打算朝廷任命的郡守到來再走的。但是時間不等人,黃巾之戰已經到尾聲。
搶功勞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