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的三分之一,不過已經很豐厚了,足夠養老無憂。
像趙鴻儒徐輝祖這樣的人,就算是沒有退休金,他們也是衣食無憂的,畢竟有家族當後盾。而趙鴻儒從官場上退下來之後,就到輝煌石油公司去當一名董事,專心從事石油工業。徐輝祖雖然不在外事部呆了,不過還在華文出版社服務,繼續編修《華典》。
由於趙鴻儒與徐輝祖兩大部長離開了,萬磊不但不重新任命財政部與外事部的部長,特別是財政部,這是國家的錢掌櫃,很多人都盯著,經過一翻妥協與權衡,萬磊把華遠公司的總經理劉文法調入中央,讓他主管財政。而外事部相對權輕,萬磊只是把副部長劉璟提為部長,再從華遠公司調一位精於外事的專人回來補上副職。
一翻大的人事變動,華歷五年一晃而過,華歷六年正月十五,萬磊正式宣誓就職,開始就任第二屆大總統,一年一度的年初議會之後,中央各部與地方各省相繼恢復正常辦公。
在新的一年中,萬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內燃機的研究與推廣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大石油的開採量,畢竟內燃機燒的是油,不管柴油還是汽油,都要從原油中提練出來。而且內燃機車要推廣,就要修路,修路用的瀝青也要從原油中提練出來。
總之,石油將成為工業的血液,沒有它,那就發展不起來。
為了加大石油產量,自然要開發新的油田,趙鴻儒棄政從商繼續執掌輝煌石油公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四處去探勘找出新油田。
其實,北平地區和山東地區是有一些油田的,不過趙鴻儒也知道,固守這點小油產根本不足以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要求,需要找到新的更大的油田,其中,西域地區歷來產油,他就把眼光盯在了天山地區,派勘探隊去看過,發現了一個叫油山的地方,地下總會有一些“油水”湧出來,當地人時常來採油。
“富到流油”,不必說這一片地區的地底下肯定有大油田,不過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運輸。由於技術問題,平西鐵路只開到陝西的陳倉地區,再往西地形太過複雜,要挖隧道穿山越嶺,才能直通河西走廊,才能進一步接通天山和大戈壁。
不通火車,產在西域的原油怎麼運回來?趙鴻儒就為此事發愁。其實,萬磊早就有意於搭一條直達西域和天山的鐵路,不只是為了方便運油,也是為了方便各種軍需物資運用西域,畢竟那裡的西北軍區有幾萬將士是要吃喝的,而那裡出產的棉花羊毛葡萄哈密瓜等特產也要往中原運,一條鐵路就是一條生命線。
然而,要修這一條鐵路,不但要有營造隧道的技術,還要大量的投資,現在大華民國財政吃緊,很多建設經費被優先用到內地和平原地區築路,比如說直通廣南的平南線,比如說溝通四川地區的平川線,這些工程早就把本就不多的建築程用光了。
政府暫時沒有餘錢修這一條進入西域的鐵路,萬磊只得另想辦法,他的本意是讓輝煌石油公司來承修,為了這事他還與趙鴻儒閉門細談了好幾次,只是因為投資額太大,一直難以談成一個可行的方案。
萬磊的意見是輝煌公司出資為國家修路,西域的油田就無償轉與輝煌石油公司開發;而趙鴻儒覺得這樣可能會虧本,所以還想要一半的鐵路經營權。對此,萬磊自然不能同意,雙方自然是談不攏。
如此扯皮上幾天,最後萬磊不但不出絕招:把西域的油區與遼東北部的油區捆綁在一起,輝煌石油公司如果願意承建入一條入西域和一條入黑龍江的鐵路,那這兩片油區就交由其開採。
修路換石油開採權,這對輝煌石油公司而言是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