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陰謀
當年老子鬧出那麼大的動靜來,就差敲鑼打鼓告訴別人自己去做什麼了。你們不聲不響,這時候跳出來做什麼大瓣蒜,早幹什麼去了?
青霞的神色刺激到了她。“聖人,聖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次我之所以跳出來,便是要拔掉這根毒瘤。”
“拔掉?你怎麼拔?不要說你那些對你信徒說的話,我不信,你也不會信。”青霞說。
“哼!我已經做了,不然你以為那《化胡經》是怎麼燒的?”她強忍怒氣說。
做了一段時間的主宰,已經多久沒有人敢反對自己了,她自己也記不清了。
無生老母說的《化胡經》其實就是《老子化胡經》,曾經是道教的一部經典,相傳作者是道士王浮,南朝僧佑在他《三藏集》中的《法祖法師傳》裡說:“昔,祖(師)平素之日,與浮(王浮)爭正邪,浮屢曲,即竟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經》,以誣謗佛法。”王浮是西晉時的道士,而且是一位道教的祭酒(領袖)。最早《化胡經》的作者是王浮,得到了佛教文獻的旁證。該書主要的內容是認為:老子出關西去之後,把他的教導傳化於西域,並特別指出,所謂印度佛教乃是淵源於老子的教導。《化胡經》中的“化”字,包含了教化、宣化與轉化的意義,“胡”自然就是洋人、外國或外國人的意思。長時期,中國人除了中國的漢族以外。所有的外族或外國,一律廣義地稱之曰“胡”。最初《化胡經》的“胡”字,是狹義地專指佛祖釋迦牟尼和佛教。
當然。這是人族的傳說。實際上裡面陰暗著呢?有著大量的佛道衝突與合作。
佛教最早正式從印度傳到中國,是東漢明帝劉莊的傑作。有一晚,劉莊做了個夢,夢見有一個大人,馳走殿庭,正要問他話,他卻飛走了。醒來尚覺驚悸。早朝時便把夢境講述給群臣聽。博士傅毅奏道:”臣聞西方有神,其名曰佛。佛有佛經,即有佛教。昔武帝時。霍去病出討西域,休屠王曾貢金佛像一尊,置諸甘泉宮中。想來陛下所夢,莫非即是佛的幻影。”劉莊聽了。十分好奇。即遣郎中秦景、蔡愔出使天竺,求取佛像佛經。於是取來佛像與佛經四十二卷,用白馬馱回。劉莊看到佛像,也並不是夢中的人;那些佛經都是梵文,也沒有人看得懂。明帝即命在洛陽建寺,取名白馬寺,放置佛經,讓同來的兩個天竺沙門住宿。漸漸有人去跟沙門學習佛法。中國儒家計程車大夫們首先提出反對,認為佛教是夷狄亂言。無父無君,不恥一顧,或應該廢除。
當佛教初始傳入中國,要想在中國“發揚光大”,它的難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經過了很久撮合,佛教不但把儒家的忠孝節義等思想拌和進去,甚至把道家的養生醫術、圖讖運命、陰陽五行、拳藝功法等都加以吸收。在理論上把“空宗”和“玄學”中類似的觀點,儘量發揮。將一個印度的佛教,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個嶄新的、不太和中國人基本思想牴觸的“中國佛教”。同時強調“三世因果”、“天堂地獄”,把實證性格的儒家“不談鬼神”的態度、道家“現世現報”思想的不夠周延的地方,突現了出來。佛教的“轉世回輪”給了人們無邊際的浪漫和想象力;“佈施贖罪”、“誦經超度”給了人們賄賂天神地只的取巧機緣;“唸誦阿彌陀佛的佛號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允諾給了人們最簡單方便的高升門路;利用了“浮屠道”的掩護,避開了許多不必要的排外打擊。
一帆風順地發展起來佛教,乃至到了晉代,遂造成了喧賓奪主之勢,是所謂佛史裡所謂:“漢魏法微,晉代始盛”的發展過程。就在晉惠帝時期,激出了王浮道士的一部《老子化胡經》來。雖然《化胡經》的內容不過是再次補述傳統中國人對佛教對看法,但由此證明:那時佛教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勢力已經大到不再“忍受”那種對“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