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部分

出“敗絮”……嗯,就當送給皇帝了,反正不值幾個錢。這些年皇帝沒少被親爹噁心,正是需要出氣筒的時候。

給那些個“敗絮”的罪名都是現成的:附和著賈敬犯上作亂,難道不該死?

也就是說,這場“逼宮”使得太上皇的勢力基本湮滅,被兩個再次“心照不宣”的不孝兒子給瓜分了乾淨。

必須是“瓜分”,因為雙方都出了力。凡事得講理,尤其是胳膊與大腿差不多粗的時候,更得講信譽。就像當初,周皇貴太妃在扶桑貢品裡做手腳來陷害林睿,那明擺著是肅王那邊虧了理,雲徵立即就讓了一步;而這次,若沒肅王殿下的“鼎力支援”,皇帝哪裡能這麼快就把噁心人的老爹扯下來?被投了桃子就得報李,是以這次肅王藉機擴充勢力,皇帝也得稍微“放縱”一些:將定疆的事又提上日程,甩下與扶桑談判的重任,畢竟國土在上,誰敢攔著定遠侯出京?

林睿不在朝上,鎮國公依舊遠守邊疆,沒個能跟肅王殿下拼槍桿子的人;縱有對這次朝堂勢力重新整合不滿的,也找不著個敢梗脖子上的人、出這個頭。

侄子一向聰明,一點就通。是以林睿只是搖了搖頭,冷淡道:“我本也不想管這些‘閒事’。”還是那句話,說到底他不過就是皇家的女婿,別攙和太多皇家事,尤其是現在爭鋒相對的那倆兄弟,個性真都是糟糕透頂。

林霽風也好笑,難得沒作怪,只是搖頭晃腦地嘆了一聲:“其實皇帝對你真夠意思。”

這場既是對雲徵的“縱容”,也是對林睿的“保護”。俗話說,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不管今天的勢力分割又會衍生出什麼奇怪的說法,總歸跟他們林家沒關係。

雖然宮裡那皇帝的個性實在夠偏激,記仇得很,不過也記恩;縱觀史冊,能“附和”著這麼個講道理的皇帝,也算是他們林家真幸運。

“另外,皇上有意襄助暹羅復國。”

“啊?”林霽風懵了,這沒頭沒腦的,怎麼又扯到暹羅上去了。

南疆外的勢力越多越好,越複雜越好,分而治之方能安穩,襄助暹羅復國是個不錯的想法;可若仔細盤算盤算……林霽風眯起了眼睛,連蒙帶猜:“除了穩定南疆……皇上大概、想要復起甄家了吧。”

本朝也真是可憐了些,武將英豪輩出,可能撐得起的文臣卻實在太少,春闈秋試不乏狀元探花解元,可這些人大多入朝都沒滿十年,文臣不若武將,一戰便可千古流芳,儒家最講究積澱,太過“淺薄”的,如何能服眾?

——那些“積澱”了十多年、數十年的文豪大儒都哪兒去了?

——當年在翰林院裡頭洋洋灑灑、談笑風生的,好些個腦門兒上都掛著一個“林”,其他麼,大部分都是“蕭”家門下。

當年那些個翻覆之後,甄家算是碩果僅存的,偏又攤上個哭笑不得的通敵案。甄家流放後,想要取而代之、執文臣之牛耳的,譬如史昭儀家,就沒有能站住的;是以,繞了一個圈兒,皇帝依舊打算復起甄家。

可暹羅王室那筆血債,甄清怎麼都得背上一些。儒臣一向是最講道理的,必須先助暹羅復國,做足了“補償”,才有斡旋甄家餘地——誰又能知道,那樁通敵案,竟是雲翳做的孽;甄清就跟據說是汙衊了前太子造反的周誠一樣,不過是個被推出來擋箭的靶子。

想到這裡,林霽風不由慶幸,幸虧攔住了自家媳婦兒,沒讓她夸父追太陽似的去報仇,當年那樁案子,一個後面還藏了另一個,另一個後頭沒準又藏了十個……呵,這仇報什麼時候才算是個頭?

“想什麼呢!”林睿發現侄子走神,不由皺眉。

“咳咳……沒啥,小叔你繼續說。”當然不能說是想老婆,要不肯定捱揍。

“肅王雖是武將,可週家大部分都算是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