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兵的拼死反抗德軍在付出一定的代價後,總算是順利佔領了第一道戰壕。
他們沒有休息,這些在戰壕裡面的德軍立即拿著武器就跑到在邊上的裝甲車上,然後在車上包紮傷口或者補充彈藥,而裝甲車在裝載上德軍計程車兵後,也不停留,快速地追趕前面的坦克,他們的任務就是接著突擊波軍的第二到防線。
此時的波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失去大炮,失去制空,面對德國德軍的鋼鐵洪流碾壓,已經是砧板上的肉了,卑斯麥在突擊波軍的第二到防線的時候,波軍第三到防線上的部隊開始快速地收縮撤離,這些波軍只能順著戰壕撤退,如果走平原,空中的飛機可是不答應。
第二到防線的波軍接到的命令是“與陣地共存亡”的死命令,波軍雖然在裝備,武器和訓練方面與德軍差距甚遠,但是他們都是在為國而戰,為誰而戰的目標十分明確,所以在波軍面對絕對優勢的德軍,依然悍不畏死地抵抗,死戰決不投降,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他們的英雄註定毫無效果。
波軍雖然沒有給德國坦克部隊帶來多少威脅,最多也就用幾顆手榴彈綁在一起,炸燬了兩三輛四號坦克的履帶,但這又有什麼用呢,德軍步兵在保護著這些坦克,就是有波軍想爬上坦克,揭開坦克頂部的蓋子,在把手榴彈扔進去,那也要波軍能爬的上去在行啊!跟隨的步兵立即就把他打成馬蜂窩了,在說四號坦克的頂部蓋子可以從內部鎖死的,要想從外面開啟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殺啊!……為了祖國……和侵略者拼了啊啊啊!……”槍炮聲,喊殺聲交織在整個戰場上,波軍的英勇並不能挽救他們失敗的命運,不怕犧牲的精神和肉體是擋不住德軍的鋼鐵洪流的,但波軍的拼死抵抗也暫時拖住了一下德軍坦克突擊群,這讓幾公里外第三到防線上的波軍順著戰壕撤退了,當然這對德軍來說,此時的波軍撤退反而是好事,現在不是德軍大量殲滅波軍的時候,徹底突破波軍的防線才是重點,同時擴大突破口,護送自己龐大的運輸車隊透過突破口。
擴大突破口的任務就是後繼部隊的事情了,其他德軍師起碼要把突破口擴大到三十公里左右,這樣才能保證運輸車隊不被波軍的大炮攻擊,當然空軍也可以幫忙清楚兩翼的波軍大炮,擁有制空權的德軍坦克部隊的優勢是無與倫比的。
卑斯麥和馮克的坦克突擊群放開了速度在波蘭平原上狂飆,而空軍只能當起“保姆”的角色,這讓空軍大叫“不公平”,但是現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進行戰術調整的,只能這樣安排了,等到了波蘭首都華沙城下,第十集團軍才能調整。
現在第十集團軍已經分兵三處了,B攻擊組一個軍在出發的時候,就是從琴斯托夫從右邊攻擊卡面納,李默所在A組從左邊攻擊,等李默突破波軍第二道防線後,就按照命令分兵直接奔襲華沙。
此時的李默也在開始搬遷他的“前敵指揮所”了,路上是一千五百多輛汽車組成的“長龍”跟隨的第十五機械化軍。李默的師就是這個軍內的編制,整個軍的任務就是兵臨華沙城下。
德軍的機械化程度還是很高的,一個師有卡車就有五百多輛。就算是李默想超車都不可能,只能隨著滾滾車流向前。這個“前敵指揮所”當然是要跟隨主力部隊走的,最少要在二十多公里之內吧。
李默帶著部隊一路猛衝,開戰第二天下午,卑斯麥在到達距離華沙二十公里左右的地方停下來,建立警戒陣地,等待後繼部隊,然後建立一個鞏固的環形防禦陣地,等待機械化十五軍的後繼部隊到來,然後就發動攻城戰。
第十集團軍司令官賴歇瑙上將到半夜時分也率領司令部的人趕到環形防禦陣地,這下幾個指揮部門算是合併到了一起,賴歇瑙上將還是把集團軍和軍的指揮部合併了在一起,師級指揮部還是保留了的,但是師級指揮部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