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他重新佈置了陣營,指揮部隊從兩側圍攻向榮。
向榮大敗而歸。
常大淳、雙福失去了最後一次的解圍機會!
武昌已經沒有機會了!
太平軍土營將士在城外開掘地道,準備穴地攻城。
不少勇敢的清軍士兵沿繩滑城而下,破壞地道,襲擊太平軍士兵。
雙福的“謹慎”再次生效,嚴令全軍,不得有一將一兵下城,違者軍法從事。
他是怕有人出城投降或者逃跑!
自己不職業,反而總是懷疑別人的職業性,…這是不職業人的通病。
太平軍得雙福的“幫助”,地道挖掘更為順利,到乾脆直接在清軍眼皮底下開工,與清軍城裡城外互相對視,偶爾還笑上幾聲。
他們笑的是清軍死到臨頭了!
笑的是守將的愚蠢和無知!
1月12日,農曆臘月初四;黎明,大霧。
土營士兵將地道挖到武昌文昌門下,掘大洞三個,埋好炸藥進行引爆,牆根被炸塌二十餘丈。林鳳祥親自挑選的童子兵五十人衝進武昌,將大旗插上了城樓,林鳳祥率太平軍蜂擁而入,攻下武昌。
將大旗插上了城樓的少年名叫陳玉成,就是後來的英王。
武漢是太平軍相聚攻打的第三座省城,也是攻下的第一座省城!
十 城裡城外
太平軍入城了。
發號施令的依然是東王。
大家已經習慣了。
楊秀清頒佈詔令:“官兵不留,百姓不傷”。
不但拒絕接受守軍投降,而且開啟監獄釋放囚犯。
這些囚犯毫無疑問是清軍抓起來的。
這些囚犯毫無以為 大部分人是確實應該抓的。
這些囚犯毫無以為的跟從太平軍對清軍官員士兵進行了復仇。
武昌百姓極恨常大淳,自發的衝向巡撫衙門。
可是晚了。
60歲的巡撫常大淳自殺了。
但他的家人沒有逃脫。
城內原清廷官員一百餘人,除常大淳等人自殺外,包括雙福在內,布政使梁星垣和按察使瑞元等高層官員全部戰死。
清算得差不多後,楊秀清下了止殺令,宣佈即使官兵也可以投降,這叫“先兵後禮”,但是一定注意…本政策解釋權歸楊秀清所有。
他的解釋和補充很簡單:唯滿人不赦。
“不赦”就是不放過,在太平軍眼中“不放過”只有一種處置方式:殺。
太平軍的旗幟在武昌上空迎風飄揚,大旗下耀眼是滿城的鮮紅。
武昌雖然攻破,向榮的援軍卻沒有走,還有數萬人屯於城外,並且佔領了城外的高地,每天向城內張望,讓楊秀清時時感到不安。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
丟過腳踏車、摩托車的朋友都知道。
往往只是上樓5分鐘的時間,下樓後車就丟了。
事後才知道有雙眼晶在時刻盯著你得一舉一動,已經好幾天了;不禁的冒冷汗。
冒完冷汗後,憤怒就來了!
就像《三國演義》中“定軍山'的故事。
黃忠和嚴顏在海拔更高的山頂上,看著下面小山頭上夏侯淵的一舉一動,包括吃穿住行,甚至幾點睡覺,幾點起床,軍營食堂做的什麼飯都一清二楚。
而且還時不時表情嚴肅、一本正經的對夏侯淵的軍營指手畫腳,做個評論,比方說“今天他喝多了,酒量真差勁”或者“夏侯淵他天氣色不好”“軍營駐紮的地方風水不好,夏侯淵要倒黴了”等等。
看到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夏侯淵會氣急敗壞、失去理智了,最後兵敗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