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部分

貢關係,一來是想尋求保護,二來是想像占城國那樣進口大炮。

萬磊當然知道陳肇基打的什麼算盤,搖搖頭道:“你還是沒聽明白,我簡單地跟你明說吧,與我國有邦交的國家,按關係親疏分為三種,一種是一般的邦交國,就是建立了邦交,有一定的交往;二是互信國,這類國家恪守信約,與我國互惠互利,關係密切;二是同盟國,這類國家與我國為兄弟之邦,訂為攻守同盟,互不相叛。”

“現在與我國建交的國家中,最多的是正常邦交國,彼此開展正常的經濟貿易;有少數國家,比如說占城國和琉球國,是互信國,可以向我國申請購買一些特殊物品,甚至還可以或得技術援助。至於同盟國,暫時還沒有國家能如我國這般重信守諾,所以還沒有同盟國。貴國還未與我國建交,未建立互信關係,就想與我國結盟,還想請我軍出兵助戰,這實在是太急功近利了。”萬磊笑道。

第408章 經略江南(七)

以萬磊現有的權力,自然可以直接特批與某國建交,甚至可以特批出賣軍火,他硬要安南國依足正常的建交程式,不過是想拖延時間,他從來就沒想過與安南國真正建交。

本著能拖則拖的精神,萬磊把忽悠安南國來使的重任交給了外事部,他本人在廣東行走了十日,就取道北上,巡視江西。

江西這個不沿海省份,看起來並不起眼,不過人傑地靈,教育發達。明朝自建立到覆滅,一共開過九次科舉,而這九次科舉中,三次是江西人奪得狀元稱號。而在最後一次科舉中,第一甲全部由江西吉安府人獨得,這更是一大奇觀。

作為科舉教育發達之地,江西人重倫理,也是比較忠於明朝的,當然北平軍入江西,就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抵抗,雖然現在已經基本上平定,不過一些老學究還是以明朝遺民自稱,不肯歸服為大華民國的子民。

對於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人,萬磊也不能用強迫的手段,畢竟都是同胞,只能懷柔。他這一次不入廣西而進江西,目的就是為了安撫江西的百姓,特別是要安撫那些本來就想透過科舉晉身計程車子們。

其實,大華民國雖然廢掉了科舉,不過還是透過考試來錄用官吏的,只是考試的科目和內容變了,並且由原來的三年一大考變為一年一考,而且考上的也只能從從九品的辦事員開始幹起,想直接當官?那是幾乎不可能的。

正是因為取士制度發生了改變,江南湖南等地方計程車子們一時不適應,有牴觸情緒也是正常的。而且公務員考試所考的內容不再是四書五經,而是分為理工法商政等各科,學子們不但要接受完普通的文化教育,還要學習數理化生法政等等內容。

雜科太多,這對剛加入大華民國的江南地區計程車子而言,實在是有失公平,畢竟江北的教育啟蒙得早,所謂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如果真這樣考,江南士子全然不佔優勢,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地域歧視。

為了即不破壞官員選任基本制度,又能兼顧到江南士子的權益,萬磊在去年就開始在江南廣徵“書吏”,這些書吏的主要工作是幫忙審查和檢校政府藏書,輔助編造《華典》,在工作的同時,也讓他們進入行政學校進行急訓,並選取優秀計程車子當官。

萬磊廣徵“書吏”這一政策一推出,浙江福建廣東湖南等地的秀才舉人們就紛紛應召,唯獨江西計程車子們不領情。據萬磊所知,這主要是一些老學究在暗中阻撓,其中叫囂得最厲害的是一個叫解綸的老進士。

自古文人多是假清高,外表道貌岸然,其內心卻是以利祿為計,萬磊早就明白這一點,所以他也懶得去跟那幫老學究多說,而是直接走訪各地著名的書院,比如說陸九淵曾經講學的象山精舍,朱熹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