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提出了不同意見
“末將覺得,不如上書朝廷,聽朝廷定奪?”
話音剛落,一時間大帳裡鴉雀無聲。
這是哪個愣頭青?這個話能提嗎?
轉頭一看,竟然是皇帝堂弟拓跋武,那沒事了,本來就是愣頭青,說出什麼都不意外。
爾朱榮斟酌了一下,說道
“我覺得不論是打固關還是打太原,還是撤軍。大家意見要一致,到時候一起上書。大家同意打太原的站右邊,同意繼續打固關的站左邊,同意撤軍的原地不動”
身為大帥,爾朱榮有臨時決斷之權,但是他不會這麼做,還不知道後果的時候,當然得拉上眾人一起背鍋了。
大部分人選擇了打太原。畢竟太原只有兩萬守軍,固關可是有七八萬人啊,那個好打一目瞭然。
爾朱榮說道
“既然大部分人都同意打太原。那就聯名上書吧。少數服從多數。”
當下寫好奏章,讓眾人簽了名,讓親兵送去都城。
“眾將下去各自準備,明日一早,出發太原。”
“是”
第二天一早,魏軍拔營起寨,向著太原方向浩浩蕩蕩而去,李旭聽到黃埔嵩來報,魏軍撤軍,趕緊讓張遼帶兵追上去拖住他們,下令調集周圍郡城的城防兵調集了一萬人由史弘肇帶領駐守散關(有點亂,這個是散關,前邊寫錯了,徐晃駐守的是固關),然後帶著其餘部隊追擊魏軍。
散關原來有三萬軍隊,李旭帶來了兩萬步兵,還有陷陣營,一萬禁軍,三萬騎兵。共計五萬步兵,一萬多特殊兵種,三萬騎兵,掉在魏軍後面,魏軍也不敢急行軍,沒有陣型,這要是被騎兵一衝擊,得成潰敗啊。
所以每天走的很慢,本來五天就能到,照這速度,不得十天也得七八天,爾朱榮後悔不迭,早知道就直接撤兵了,現在這樣撤,自己不甘心,看著太原唾手可得,白白放棄不是自己性格,到地方再看吧。
太原城
徐榮帶領四萬多步兵,兩萬多騎兵紮營在城下,騎兵步兵分開兩座營寨成犄角之勢相互協防,他沒有急著攻城,而是派出輕騎四處打探匈奴和石敬瑭的行蹤。探馬來報,匈奴右賢王和石敬瑭合兵八萬往太原城而來,靠近匈奴的嘉峪關有五千守軍,靠近烏桓的居庸關有五千守軍,和北魏接壤的蕭關有三千守軍。
石敬瑭手下有,郭威,劉知遠,楊邠,史弘肇, 李筠,藥元福,折從阮, 高行周,皇甫遇, 史彥超,安重榮。十一個大將,其中楊邠,史弘肇投降,安重榮,史彥超被殺,黃埔遇,高行周被俘。
現在太原城就剩劉知遠,郭威還有郭威義子柴榮駐守,李筠駐守嘉峪關,折從阮駐守居庸關,藥元福駐守蕭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