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結居然有了一絲的動搖。
***開門辦公,少不了有下屬要來彙報工作。而且,基層的同志也基本上摸清了嚴寧的脾性,都知道嚴寧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很不好唬弄,這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是各種舉措需要完善落實的起始之際,打下什麼樣的根基,直接關係到一年的收穫,不想讓嚴寧秋後算帳,摘了官帽子,那就得爭取主動,提早謀劃,把思路和方向都展示出來,把問題和困難都擺出來,工作才好開展不是,其他書友正常看:。
各主要領導都有了這個共識,嚴寧的辦公室有如開了鍋一般,謝滿堂前腳剛走,後腳就一拔一拔的部門領導進進出出,有如走馬燈似的在嚴寧面前一一閃過,雖然嚴寧大多的時候是在聽彙報,臨到最後才會做些具體地指示,但頭腦不停歇的高速動轉也讓嚴寧疲憊不堪。不過,嚴寧很清楚,聽取下屬彙報,與下屬深入交談,是瞭解下屬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也是下屬於瞭解自己,明確自己的思路和主張的一個重要過程,由不得嚴寧不打起精神來。
只是,這彙報的人越來越多。及至最後,嚴寧發現,一些領導來彙報的很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有的甚至就是打著工作的幌子,來和自己拉關係,表忠心來了,這讓嚴寧苦不堪言,還不能拉下臉將人拒之門外,畢竟領導也需要群眾基礎的。
不過很快,嚴寧不得不讓康秘書封了口,除了重要部門和重點工作的情況聽取一下,其他的部門領導,部分工作,都讓康秘書打發到各自分管戰線領導那裡彙報去,重大工作解決不了了再來找自己彙報,自己沒有事必躬親的打法,更沒有事必躬親的能力,邊寧大小也是一個縣,什麼事都讓自己這個***去做決策,累死嚴寧也幹不了幾件事。這一下,嚴寧的辦公室算是徹底的清淨下來,戰線領導也高興了,沒有任何一個領導喜歡下屬越過自己直接找領導彙報,那樣自己豈不成了擺設。
這也難怪,邊寧的管理層次一向條理不清。葛成發做***,一向不管事,中層幹部有事都去找張亞軍去彙報,而張亞軍大權獨攬,大搞一言堂,根本不給下屬發揮主觀積極性的機會。久而久之,邊寧的體制中就形成了習慣,誰說話好使,就找誰彙報,等到張亞軍籤批下來以後,再去找分管領導去落實,這也是造成了張亞軍一家獨大的主要原因,從很大程度上把各個副職幹部都限定在設定的條條框框中,很難有什麼大的舉措。
這種工作方式方法在邊寧都成了習慣,嚴寧想要在一朝一夕之中扳正過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再難嚴寧也得去做,只有層次分明,條塊清晰的管理方式,只有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工作方法,才能促進邊寧的快速發展,單單靠某一個人,某一批人,成不了什麼大事,更成就不了邊寧的快速發展,其他書友正常看:。
“***……”隔著門,人還沒影呢,就聽到王剛的大嗓門先飄了進來,這傢伙倒是積極,離上班時間好差著十多分鐘呢,就先跑了過來。
“嗯,這位是……”王剛不是外人,聽到他進來也懶得搭理他,自顧地低著頭籤批著檔案,等把手中工作都清理完了才起了頭。只是王剛大大咧咧的仰坐在沙發上,旁邊還站著一位,五十出頭的樣子,縮手縮腳的,顯得很拘謹。
“嘿嘿,***,這位是李玉倫,昨天回來的,今天早上我到市局給辦理的取保候審,相關的程式還得履行,說不得要上一趟法庭……”按照嚴寧與王雙陽的約定,雙江市紀委會對葛成發、李玉倫的案子重新給予認定,由於當時造成的社會影響很大,又是畏罪自殺,又是案犯脫逃的,只靠市紀委一方面去平息此事實在難以服眾。所以,要給葛成發和李玉倫翻案,必然要經過雙江***三方面共同協調,才能定性,之前嚴寧讓王剛跟著跑了一段日子,等到協調的差不多了,才將李玉倫接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