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召見。
這次的述職跟以往不同,以往的述職當中,最少也要有兩個大臣在一旁旁聽,並且記錄在案。但是這次卻只有王思銳和馮國璋兩人以及兩個負責記錄宮廷內史。
談話的內容外界不得而知,而記錄了談話內容的檔案檔案他們又不敢亂翻,所以這件事情一直到馮國璋去世以後才得到公佈,但是在最終的結果出來之後,卻是給所有的帝國人都敲響了警鐘。
當然,說是警鐘或許有些不太合適,說是一個善意的提醒或許更為靠譜一些。
兩個人在書房內商談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6月2日上午十一點鐘,帝**部正式對外通電,馮國璋不再擔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一職,改任帝國皇家陸軍預備役總司令。
在這條通電發出之後,帝**部再一次發出通電,不過這份通電卻是內部通電,第四集團軍一分為二,二十軍繼續駐守臺灣,組成駐臺部隊。十九軍,二十一軍和二十四軍被劃歸為駐日軍管轄。
現在駐日軍的編制內包含了第一集團軍的三個軍,第二集團軍的兩個軍,第三集團軍的四個軍以及第四集團軍的三個軍,共十二個軍,六十個師,兩百餘萬的總兵力。但這並不是結束,而僅僅只不過是開始而已。
這只不過是之前許諾給曹錕的兵力的一半而已,接下來要在兩年內將駐日軍的總兵力擴充至五百萬,甚至更多。
內部通電外界自然是不得而知,但是關於之前的那份通電,除了在第四集團軍以外,其他的地方也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畢竟馮國璋的年紀在那裡放著,將其調入預備役似乎也只是時間問題。
在解決了臺灣的問題之後,部隊將會到日本那邊去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一旦在這期間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馮國璋將會在這個位置上一直擔任到身體出現了問題,亦或者戰爭結束為止。
但是在此之前,又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駐日軍當中聚集了四個集團軍當中的大部分精銳部隊,可是原本的四個集團軍的總司令,卻沒有一個進入到駐日軍司令部的。
這些部隊全部都歸駐日軍司令部管轄,但是卻並不需要各自集團軍的人員來協調,也就是說,這些事情他們打算自己去負責。
這樣做有好處,那就是可以更加便於指揮部隊的作戰,方便了指揮,但是也有壞處,就是指揮的時候,駐日軍司令部可能會對某些軍隊的特性不太瞭解,以至於無法充分的利用他們的能力。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駐日軍司令部內已經有了從各個集團軍司令部中抽調的優秀軍官來負責,而這些軍官的隸屬關係也不再屬於各個集團軍,而是駐日軍,等於四個集團軍這些年來的努力,最終還是為駐日軍做了嫁妝。
在這份通電發出後不久,第四集團軍便接到了一份調令,駐日軍司令部從第四集團軍司令部內抽調了三十餘名參謀官加入到駐日軍司令部內。
而在此之前,第四集團軍司令部也已經接到了軍部的電報,等待駐日軍司令部的抽調,抽調之後餘下的人員,將返回國內原駐地,準備重新組建第四集團軍。
而對於這個結果,第四集團軍那邊也是一臉大寫的懵逼,第四集團軍就這麼完了?四個軍的兵力被人給拆走了,只留下了一個殘疾的司令部,連個司令官也沒有,然後就這麼回國重新組建一個新的第四集團軍?這他喵的到底是要幹嘛?
而在第四集團軍那邊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這個時候軍部卻再一次的發了一份新的通電,而通電的內容既讓人興奮,又讓人無語。
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王樹起在中俄戰爭中屢立戰功,慧眼識人,帶領第一集團軍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勝利,故被晉升為帝國陸軍元帥。
第二集團軍總司令武自詡在收復蒙古,以及中俄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