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丫目前的家裡,當家做主的是老婦人,被村裡人稱為王婆子。據說,小時候因為家裡窮,被父母賣給了大戶人家當丫鬟,雖然被賣之後幾十年沒有回來過,但也時常託人給家裡送錢送物。
王婆子是家裡最大的丫頭,下面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因為早年間對家裡的幫襯,下面的弟弟妹妹過得還不錯,都安生的結婚成家了。父母也在五年前相繼過世。
王婆子的大弟是個地道的莊稼漢,現在四十多歲,娶了同村的李氏為妻,養育了三兒兩女。古人壽命短,嫁娶都早,目前兩個大兒子和稍大的女兒也都各自成家了,嫁娶的也是附近村裡的熟人。小兒子和小女兒是雙胞胎,目前十三歲,還沒婚嫁。
王婆子的二弟是個老秀才,只比哥哥小兩歲,目前住在就近的鎮子裡,是一個私塾的教書先生,過的不好不賴。娶的是鎮上最大一家裁縫店老闆的大女兒,養育了一兒一女。兒子也是讀書人,比老爹強點,考上了舉人,目前在縣太爺那裡做師爺。娶的是縣太爺家的庶女。女兒稍小兩歲,也嫁給了一個當地富商做繼室,聽說也生了一個女兒。
王婆子的么妹,嫁給了臨縣的一個貨郎,因為離的稍遠,古代的交通工具也不發達,所以回孃家的次數相對較少,也就過年過節的時候走動走動。
王婆子時隔將近三十年又回老家,也引起了山村裡小小的波瀾。不但是因為王婆子穿著打扮比普通村裡人體面,還是趕著馬車,帶著不少財物回來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被賣的姑娘還從來沒見過回孃家養老的情況,王婆子也算是某種程度的衣錦還鄉了。
據王婆子自己說,是主家開恩,放了自己的奴籍,看在自己多年勞心勞力的份上,賞賜了些財物,放回家來的。因自己掛念著親人兄弟,也沒考慮在別處安身立命,就帶著唯一的兒子和懷孕的兒媳回老家來了。據王婆子自己說,老伴在來時的路上染了惡疾,沒撐到家,半路上就去了,只帶了個牌位回來。村裡人也沒誰會在意一個從未謀面的人,王婆子怎麼說,村人就怎麼信了。
給村裡里正大人使了些財物,辦理了本村的戶籍,就此安家落戶。又買了村裡三畝良田和一處孤寡老人遺留下的小院,稍微修整了一下就順利住進了這個名為王家村的小村莊。
雖然多年沒見,相貌口音變化巨大,但是王婆子能說清家裡的兄弟姐妹名字年齡,以及早些年給家裡捎帶的錢物情況。王家兄弟兩個也就認下了這個多年不見的大姐一家人。因王婆子不吝嗇,分給了兩個兄弟些許財務,一家人相處的還不錯。
在同村里人相處的時候,王婆子也不是個跋扈多事的,故此,王婆子一家人很快就融入了安寧的鄉村生活。本著不特殊,不孤立原則,王婆子時常出現在村裡和人交流嘮嗑,在今天借東家一把蔥,明天送西家一隻瓜的人情往來中,王婆子和左鄰右舍也很快搞好了關係。
就是王大丫小姑娘也會被奶奶或者父親帶出門和村裡人混了個臉熟。王大丫這個極具鄉村氣息的名字就是這樣被人熟知的。雖然被鼓勵著和同村的孩子一起玩,但是,王大丫天生體弱,出門的時間不能長久,又因為體格小,經常被熊孩子欺負,所以,除了被奶奶有心的用零食吸引過來的三兩個還算安生的同齡小姑娘們,十歲的王大丫,玩伴真心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