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裡蠱是真實存在的。
蠱的種類很多:
金蠶蠱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攪痛,腫脹如甕,七日流血而死。
篾片蠱的害人:是將竹篾一片,長約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走過的時候,篾便跳上行人腳腿,使人痛得很厲害。久而久之,篾又跳入膝蓋去,由是腳小如鶴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會死去。
石頭蠱的害人:將石頭一塊,放在路上,結茅標為記,但不要給他人知道。行人過之,石跳上人的身上或肚內,初則硬實,三四月後,就能夠行動、鳴啼,人漸大便秘結而瘦弱,又能飛入兩手兩腳,不出年,其人必死。
泥鰍蠱的害人:煮泥鰍給客人吃,食罷,肚內似有泥鰍個在走動,有時衝上喉頭,有時走下肛門。
而這個婦人就是魔君回憶中的阿奴,原來是這個寨族長的女兒,她母親原來是寨子的大祭司。
祭司也是分等級的,就跟當時的社會有貴族和平民之分一樣。不同等級的祭司享受著不同的特權,在神廟裡的活動範圍也不一樣。
淨化祭司是當時最普遍的祭司,他們主要做著祭祀活動的準備工作,沒有特殊的制服。
卡祭司屬於低階祭司,他們做最簡單的工作,比如:搬運食品、其它祭品等。此外,卡祭司也沒有特殊制服,在活動中幾乎不會注意到他們。
誦經祭司是當時地位稍高一些的祭司,他們的主要職責是在神廟中誦讀宗教文獻或者規定的咒語。當國家舉行國王的加冕儀式時,誦經祭司也要參與進去,他們手拿紙草卷,誦讀其中的經典。
此外,還有一種祭司比較特殊,他們被稱為“神的父親”,由於身份尊貴只能由王室家族來擔任。這些祭司不僅會參與日常獻祭活動,還可以直接向神的雕像獻祭。
而南國的大祭司是舉行拜神儀式,就比如《仙劍奇俠傳》裡的拜月儀式。
或者是節日的祭典活動主持,占卜預言等……
阿奴的身份在南國是很崇高的。
而身為聖姑的她卻愛上魔君,只是魔君對毒功痴迷,所以他們最後沒在一起。
苗家女孩一般都是很痴情的。
阿奴給魔君下了一種[同心蠱],也稱為情蠱。
傳說天下最毒之蠱乃情蠱,養蠱者必須是用情至深之人,同時以命飼蠱,十年方成,故此蠱世間罕見。
中了情蠱之人,必然臣服於下蠱者,對其死心塌地、生死相許。
主要下蠱方式有食用下蠱、攝魂下蠱。其之分為兩大門派,苗情門和苗蠱門。
情蠱相傳為湖南湘中及湘西地區古梅山苗族女孩子和貴州苗族特有巫術,十年方可得一『情蠱』,此『情蠱』可下在飯菜中,也可下在服飾上,苗族女孩子都以此『情蠱』下在自己的情郎身上。
亦可請巫師做法將蠱制於符上,女子配帶此符時時許願,便可以使心上人永遠死心踏地。
阿奴身上的蠱是公的,而魔君身上是母的。
只要其中一方死了,這邊的情蠱就會遠在萬里感覺到,是不是很神奇。
世間一切不是用科學就能解釋清楚的。
就比如修煉突然人體生命桎梏。
“君哥無論是誰殺了你,我一定會找到他為你報仇的。”
魔君體內的蠱蟲雖然已經死了,但是阿奴身上的蠱蟲卻能憑藉另外一條蠱蟲留下的資訊找到楊過他們。
此時的楊過並不知道這個事情。
阿奴悄無聲息離開了南國。
第二天醒來,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照射在他們臉上。
現在精神飽滿,體力已經完全恢復。
看著莫愁和洪凌波如以前那樣,楊過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