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1938年七月間,日本關東軍第二十三師團就開進海拉爾,同年十月,蘇蒙遠東軍第五十七特別軍開進蒙古駐防,雙方議和準備勘定邊境。
而在新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游兩岸,一直是滿蒙邊境糾紛最多的地方,即日本、滿洲國與蘇聯、蒙古各方軍事實力交雜之地,一直以來各方在諾門坎都是各不相讓。
大本營陸相板垣徵四郎在辭職之前的最後一個決定,就是日本關東軍首先在諾門罕一帶進攻蒙古人民共和國,佔領其東部的領土哈拉哈地區,作為下步侵入蘇聯遠東地區的跳板,進而實現蓄謀已久的北進計劃。
這個計劃不但是在檢驗關東軍的戰鬥力,更是試探蘇聯人的底線,所以關東軍一出手就派出了自己最強大的師團,第二十三師團。
日軍第二十三師團並不在十七個常備師團戰鬥序列之內,一般人都會以為其的戰鬥力並不強,但是卻很少有人瞭解,日本帝國陸軍步兵第二十三師團是日帝國陸軍之內唯一一支機械化部隊,這支機械化師團帶著濃濃的試驗味道,因為在歐洲德國的裝甲兵團並不是最強大的,但是德國人的戰術絕對是領先世界水準的。
第四百三十七章 戰後反思(1)
第四百三十七章戰後反思
日軍的第二十三師團可以說絲毫不亞於任何一個野戰師團,尤其是其配備了獨立戰車聯隊,因為在日軍裝甲部隊中,戰車部隊都是野戰主力師團的附屬,這次在南昌之戰中岡村寧次第一次將戰車集團投入使用,在日本陸軍的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與西方列強相比日本陸軍在軍事學術的諸多領域表現出明顯的滯後,其中,坦克兵種的弱小是最典型的例證,這主要體現在坦克的質量、數量以及戰略戰術的運用上,由於坦克部隊的建設直接涉及國家經濟實力、戰備技術水平以及軍事思想的演進等基本方面,與坦克硬體建設最直接相關的是坦克製造業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而其主要依託是該國冶金業中的鋼鐵工業和機械製造業裡的汽車工業的狀況。
日本貧弱的鋼鐵和汽車工業,註定了其坦克製造業決難有大的作為。日本人一直到1926年才開始自己嘗試造戰車,此前主要是向英國購買mk…iv和mk…a坦克,向法國購買雷諾…f17輕型坦克,在此之前日本根本無法制造戰車。
在日本從事坦克和坦克部件生產的廠家主要有,川崎汽車廠、大阪兵工廠、小倉兵工廠、名古屋兵工廠、石川島兵工廠、東京瓦斯電氣公司、相模造兵廠、三菱重工業、日立製作所、日野自動車、日本製鋼所、汽車會社、新鐵工所、神戶制鋼所、池貝自動車等,日本人的所有企業都有兩套標準的平戰轉換機制,也就是日本的所有企業都是軍工企業,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
但是這些所謂的軍工企業中的百分之九十五屬於民營,其餘百分之五屬於國有,生產能力總體非常低下,加之日本國內貪腐盛行,所以日本人的所謂戰車工業相比中國是顯得強大,如果面對歐美簡直不值一提。
日本人將十噸以下的戰車稱為為輕型,十至二十噸為中型,二十噸以上為重型,這是日軍劃分坦克級別的通常尺度和標準。但就歐美的標準而言,二十噸以下均屬輕型坦克,因此,日軍的主戰坦克實際上都是輕型的,它和歐美坦克綜合比較中的主要技術弱點是火炮口徑小、裝甲薄弱、噸位低、速度慢、行程短等。這在實戰中直接導致了火力、防護力和持續力的低下,此外,日本人在懸掛裝置、發電和傳動裝置、液壓氣動裝置、機件堅牢度、無線電通訊、光學器材等方面也與歐美存在著顯著的差距。
這也是攻堅南昌日軍戰車部隊全軍覆沒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對守軍的反坦克步槍和戰防炮,日軍的九五式與九七式輕型戰車就好比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