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0部分

有商毅,李巖就向商毅進言,如果開放允許民間私人辦報,恐怕會對朝廷多有誹謗非議之言,蠱惑人心之舉,如果被別有用心者利用,結果恐怕十分嚴重,因此還請商毅三思。

而王夫之、堵胤錫和李格非也基本都贊同李巖的態度,勸商毅對這件事情要慎重考慮。

這個結果到是有些出乎於商毅的意料,按說最該反對的人應該是自已才對,但仔細想了想,商毅才明白過來,這就是話語權的問題,因為現在南京政府的官員們都見到了報紙的作用和巨大的輿論引導力,而終明一朝,真正最讓內閣大臣們頭疼的,其實並不是太監,也不是錦衣衛,因為大多數時間裡,太監、錦衣衛都是皇帝制衡朝中勢力主要是內閣的手段,但決不會讓這三方火併起來,因此在互相之間都有一個預設的平衡局面。

內閣大臣真正頭疼的,是御史,也就是所謂的清流,這批人的官職雖然不高,權力也不大,唯一權力就是可以彈亥百官,言不治罪,也就無限的罵人開火權。因此在大多數時間裡,這批人就像瘋狗一樣,逢人就咬,什麼事情,不管好壞,都要大罵一通,如果逮著了一點錯,那就更是不得了,可以上綱上線,大帽子亂扣。而且罵人之後,還是一付大義凜然的樣子,大有罵了你又怎麼樣。

雖然說言官也確實鬥倒過一些貪臣奸臣;但破壞力也不容小視;許多本來是正直的大臣;因為一些小過失;也被言官給整息了火,而且許多正確的事情,正確的政策,結果也都被這批所謂的清流給攪黃了,明朝後期,還有南明弘光朝廷的東林黨,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一種史學評價就認為,明實亡於清流或東林。

因此幾位內閣大臣都擔心,畢竟這和參政院不一樣,參政院現在有會議規範制度約束著,也鬧不起多大事情來,就算是正式建國,參政院升級成國會,也是隻管立法決議,內閣管行政,各顧各的,誰也干涉不了誰。而一但允許民間公開辦報,就等於是給了清流一個話語權,那麼他們就有機會引導輿論,對政府的政策、決議橫加指責,堅以議論,再不就是口誅筆伐,罵人還不帶一個髒字。而商毅是皇帝,當然可以不在乎,而內閣往往就是首當其衝。當然誰都不希望給自已扶植一幫敵對勢力出來。

如果這幾位內閣成員現在都還是平頭百姓,說不定也會加入到清流**中去,對民間私人報絕對會舉雙手支援,但現在都是內閣成員,所考慮的問題,所處的立場當然也就不一樣了。

想到這裡,商毅也不禁苦笑了一聲,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屁股決定頭腦。不過這也是因為幾個人被明朝的清流們給弄怕了,同時對報紙的功能也不瞭解。

其實在另一時空裡,報紙用來批評政府,批評國家政策,甚致指責某些官員,都在正常也不過了,而且從積極意義上說,這樣的做法也確實起到了相當的輿論監督作用。當然也不派除某些報紙被一些政治勢力利用來當槍使,純粹是惡意攻擊,為反對而反對,甚致宣揚一些極端、錯誤的言論。但報紙並不是一家獨有啊,所有的政治勢力都有自已的主打報紙,或者說所有的報紙也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有向燈的就有向火的,大不了大家就打嘴仗唄。反正誰也說不了誰,鬧騰一陣之後,就會消停下來,轉入到下一個熱點話題去。除非是一個極端腐蝕、落後的政府,能夠讓所有報紙都眾口一詞,發出對政府不滿的聲音來。

而且一份報紙的生命力在於其報導內容的真實、詳細和及時,以及評論的中肯和見地,真正讓看報的人瞭解事情的真像,和隱藏的內幕,開口罵人,亂點大炮,故作驚人之言,製造噱頭,在短時間還可以吸引眼球,但不能長久,如果沒有真正的底蘊,一份報紙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另外,儘管說是言論自由,但自由也不是無限的,可以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至少不能宣揚暴力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