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
由於清軍的逐步南進,也造成了大量的難民潮,有超過三十萬的難民湧入揚州城中,使城裡的人口達到八十餘萬,也給揚州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難民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也容易出大亂子,而且也不知道難民中夾雜著多少清廷的細作。
因此商毅也決定,將難民和揚州城中的一部份百性都轉移到浙江去,而且在揚州城中,也不再接納新的難民,而是派人在城外迎候,來了新的難民就都組織他們趕到江邊,等著乘船過江。一方面減輕揚州的壓力,另一方面現在浙江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同時還可以向臺灣移民。另一方面南京朝廷也送來了五萬石米,和二十萬兩白銀,資助軍用。
同時黃得功和劉良佐雖然還有江南未歸,但也有不少人自發渡江,來到揚州助戰,計有兵部主事何剛、左都督劉肇基、副總兵莊子固以及職方郎中黃日芳等人。雖然他們所帶的人馬都不多,合計也只有數千人,但對史可法來說,也是個不小的安慰。
而就在這時,駐守鳳州的成進也發回了報告,清軍的大軍終於在歸德聚齊,多鐸分兵三路南下,由恭順王孔有德進攻宿州、懷順王耿仲明進攻穎州,而多鐸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直取鳳陽而來。
商毅接報之後,立刻向史可法告辭,親自趕往鳳陽,抵抗清軍的大軍。
第一二二章 渡河襲擊
淮河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在中國呈南北對持的時代,能夠守得住淮河一線,由其中西起大別山,東至洪澤湖的這一段,往往也就是南方政權能否抵擋得住北方政權進攻的關建所在,因此南北戰爭歷來多發生在這一段區域。而且淮河兩岸支流湖泊眾多,水網密佈,對於一向以騎戰為主的北方,也是一個巨大的障礙。
如果明軍的兵力充足,完全可以依憑淮河為防線,抵抗清軍南下,只是現在黃得功和劉良左這兩支人馬渡江回援南京,只以商家軍目前的兵力,還不足以守住淮河全境,因此只能夠以鳳陽為核心,佈置淮河防線。
鳳陽原名濠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也是明朝的中都,而且正好位於從大別山到洪澤湖的中間位置,因此對於守住淮河防線,致關重要。
商毅到達鳳陽的時候,是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初三,而這時清軍的三路大軍齊頭並進,東路的恭順王孔有德己經攻取了宿州,中路的豫親王多鐸也進取蒙城;西路懷順王耿仲明佔領了穎川,三箭齊發,向淮河殺了過來。
而這個時候商毅也在鳳陽集結了大量兵力,計有商家軍第一師、騎兵旅第一團,第五師第十二團、偵察團第一營、第二營、外籍僱傭兵團等,共計兵力一萬八千餘人,另外還有其他明軍五千餘人,也拔調給商毅指揮。而在鳳陽東邊一百二十里的泗州、盱眙一線,還駐紮著羅遠斌的第四師和騎兵旅第二團。同時駐守黃河水道的水軍現在也徵調到各種船隻二百六十餘艘,己經抽調了二百餘艘,停駐在在洪澤湖的的東南泗州、盱眙之間的入口位置。
只是留下了淮河上游的壽州,由史可法派左都督劉肇基率領八千人馬駐守,也是這條防線上的一個最大漏洞。
商毅到達鳳陽之後,根據偵察營的報告,這時清軍的先鋒兵力己到達了淮河北岸的穎上、懷遠、五河等地,差不多可以和商家軍隔河相望。但清軍也己得知明軍在淮河南岸佈置防線,因此也不敢冒然南進,當然另一方面也是在徵集渡河的船隻。
商毅當然知道,儘管商家軍的火力兇猛,但受制於兵力不足,難以守住整條淮河防線,如果任由清軍推進到淮河岸邊,多點進攻,也難以守住淮河防線,何況還有壽州這個薄弱環節,一味死守可不是辦法,唯有主要出擊,以攻帶代才是上策,致少也能夠多拖延一段時間。因此商毅也決定,率先向清軍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