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己做主。
最後商討了一下,畢竟在南京城中也要展,什麼也不便宜,光靠朱明帶來的這些錢和賞賜還是不夠,必須還要有經濟的支援。
於是朱明寫就一封密信,交給了信使,商船來個五艘,要多送一些南洋的特產,廣州自由商行中沒有出完貨的大半南洋特產全部船運北上,另外這次賺取的利潤除去採買貨物花費後,若有剩餘也全部運來南京,順便還要把朱棣賞賜的那些個瓷器絲綢都裝船運回黑水明國去。
信使出到商船的到來,估計還得近一個月的功夫,這也急不來,這次跟船過來的商人都是有意在大明展的,叫他們這一個月多多到外面走走,檢視一些市場行情,畢竟猛龍不過江,熟悉當地商業環境還是必須的,現在朱明這爪哇國公的名頭比起原來的定海侯是好用多了,借用這名頭也能提供些些方便。
安排完府中的事情後,朱明便準備出門前往東宮拜訪太子朱高熾。
朱高熾現在還在被禁足的過程,而且不管哪朝哪代,敢於私自與太子打交道密謀的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所以現在朱高熾那兒也算得上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但是朱明是奉旨前來指導皇太孫的學業啊!這要指導人家兒子的學業,總不能不透過人家老爹吧,所以朱明就憑著朱棣的金口玉言,施施然的走入了東宮範圍內的春和殿。
通傳過後,朱高熾一搖一晃的親自出門迎接,看見了朱明後也是客氣的免了他的禮,說道:“聽父皇說起了爪哇公博學多識,還著本王也要多與爪哇公學習一二。”
說完把朱明請入了殿內。
原本南京皇宮中有專門為皇太子及親王們講學的大本堂,乃朱元璋苦心經營,為的就是培養後續合格的接班人,只是在靖難之役中卻毀於刀兵,現在這些皇族子弟多半是在自己的寢宮中專門由朱棣挑選的老師進行教育。
走入後殿,朱明卻已聽到有朗朗讀書之聲傳出,便好奇的看了一眼朱高熾。
“呵,今日退朝之後,右春坊大學士受皇命前來考校皇長孫的課業。”
進入大明後朱明對於朝堂之上的人人物物還是有所關注,自然知道這右春坊大學士是何許人也,他就是有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稱號的解縉。
此人才高八斗,出生在書香門第,不到二十歲就考上了進士,被選為了前途無量的庶吉士,後來朱棣靖難一來,作為大明頂尖文人中先屈膝投靠的人,他也很被朱棣看重,擢其為內閣輔,位極人臣。
但此人持才傲物,為人耿直,剛當官時總是不畏權貴直言上疏,老是得罪人,也得不到提拔還屢屢被貶謫,最後趁著靖難之役的機會投效了朱棣,倒也實現了他人生的理想,只是從此道德上就多了一個汙點。
此刻應該是他最風光的日子,永樂大典總編撰官,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正是人生的巔峰啊。
朱明知道他是屬於太子一黨的,當年也是他的一句話“好聖孫”奠定了朱高熾太子的地位,看來這解縉不光是這樣支援太子,一有機會還會跑來太子府上套套近乎啊。
朱明不煩勞太子,自個兒坐在偏殿中慢慢等候,一杯香茗,時間倒也過得悠然。
不多時,便有宦官過來通傳,皇長孫的課業已完,請先生過去。
朱明想到自己也要充當先生的角色給後來大名鼎鼎的宣宗皇帝講講學,心中豪氣也添了不少,跟著宦官走了過去。
迎面皇長孫朱瞻基正在禮送著解縉。
此刻解縉還不到四十,正是人生中最最意氣風的時候,朱明看他相貌中正平和,正是標準的文人臉孔,雖然瘦弱,但猶如勁松一般挺拔。
解縉也看到了迎面而來的朱明,當下彬彬有禮的施了一禮,說道:“國公爺,有禮了。”
朱明很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