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這裡的田土遠不如清軍佔領區多,甚至相對貧瘠,可是又要養著一支大軍護衛此地的安全並試圖收復更多失地,大蘭山的明軍也只能保證自己不去劫掠百姓,對於賑濟一事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故此,那些新進來到此地的、或是本就貧寒的百姓很多人依舊在生死線上掙扎求生,賣兒賣女、賣身為奴的也並不少見。只是,此時乃是亂世,官府的賑濟並不敢奢望,在此地許多人尚且能夠憑藉著力氣和手藝養活自己和家人,若是在其他地方,只怕這往往也不過是奢求罷了。
城隍廟前,圍觀的百姓越聚越多,身處其間的人很快就動彈不得了,南塘營從此來的是一整隊鴛鴦陣殺手隊,在隊長的帶領下士兵們奮力的維持秩序,很快現場就安靜了下來。
張貼榜文的地方,張俊大聲的朗讀著陳文的募兵榜文,只見這小子很快就適應了陳文用標點符號斷句的方式,這份聰慧看來他姐夫也沒吹得太過。
陳文此次的募兵榜文中,依舊沒有提及對招募計程車兵的要求,只是額外提到了一句有一技之長者優先。他所謂的一技之長說起來其實很多,有武藝在身啦、射箭精準啦、會操弄火器啦、會製造火器兵刃啦之類的都能夠被計算在內。只是他也知道,其他還好說,最後一項基本上是不可能啦,畢竟武器工匠可是技術人才,雖然明清雙方的文官都瞧不起工匠這個職業,但是人才就是人才,能碰上自然不會放過。
圍觀的百姓靜靜的聽著陳文的募兵榜文,隨著張俊把榜文宣讀完一遍,一些沒什麼興趣的就轉身離開了,而更多的人則是湧了進來。
這幾日下來,陳文愛兵如子、治軍嚴謹的名聲和「陳文受刑」的故事隨著他毆打同僚的奇聞很快就傳遍了大蘭山左近,甚至已經開始有了繼續向其他明軍駐防地傳播的趨勢。
當聽到坐在旁邊的那個穿著山文鎧的將軍就是陳文時,很多人都動了心思,尤其是在得知就連士兵都能有一兩五錢的月餉和定額的本色、打仗還有斬首賞銀和軍功賞後,有志投軍的人就更多了。要知道,哪怕此時是銀價貶值的明末,此間又地處江南,這樣的軍餉養活一家人也勉強是夠了,畢竟吃喝穿戴陳文已經保證都是由營裡面來負擔的。
當第一個要求投軍的漢子喊出聲後,一時間,七嘴八舌的自薦聲將這城隍廟前紛亂如菜市場一般,只是攝於陳文所帶來的那隊士兵的長刀白刃才沒敢湧得太過靠前,可是這亂七八糟的也沒有辦法去甄別人選了。
第五十七章 串聯(三)
眼見於此,那個帶隊的軍官立刻拔出了腰刀,高舉過頭頂,以著驚人的音量大喝了一句「肅靜」。嚷嚷著要投軍的漢子們,尤其是站在前排的那些被他這麼一喊耳膜登時便為之一震,就這麼一下子,城隍廟外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此時的陳文心中不住暗笑,他早先篩選第一批加入者時,曾經和這個軍官聊過,平日裡說話聲音便不小的這個軍官純粹是天生如此,他們那一家子人就沒有說話聲音小的,以至於用他那個總讓覺得有些猥瑣的同鄉的說法,他們家有誰成親了,聽房的人都用不著扒窗戶和門縫。
正因為這個軍官有如此特長,陳文便直接把他的這一隊兵帶下了山負責維持秩序,到現在為止,看來效果還不錯。
維持好秩序,陳文便起身進入了城隍廟,就連伙伕連同煮粥的大鍋也搬了進去。他的規定是要求從軍的人每五個一次進入城隍廟的院子,接受陳文的篩選,合格的就可以留下先墊一頓,等晚飯前就可以一同上山,而不合格的則直接saygoodbye。
對於陳文這等佔用場地還不給場地費的行為,廟祝沒有表現出絲毫不悅,甚至還幫陳文把桌子和椅子準備好。畢竟那個毆打同僚的名聲實在聳人聽聞,以至於他都不敢在正當的理由下向陳文表示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