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欽差奉了詔命而來,不方便在宣讀詔書前攀談,陳文和半路碰上的王江便帶著他們來到了臨時營地的中軍大廳宣讀詔令。
此間,中軍大廳內,老營的官員已經到齊,反倒是陳文的部下由於放假的緣故只有光棍一條的李瑞鑫和尹鉞趕了過來,就連吳登科都不在。見王江和陳文示意人已經到齊,那兩個欽差詫異的對視了一眼,隨即開始宣讀詔書。
首先是四明湖之戰的慘敗,本來以為王翊必然會殉國的魯監國已經命董志寧為王翊準備了一個不錯的諡號,眼下既然王翊只是被俘,那麼諡號的事情就不提了,只是對陣亡的將士進行了一番名義上的封贈,而剩下的就只是口頭獎勵了。誰讓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呢,魯監國朝廷現在還是要浙東的義師們養著,能給些名義上的奉贈,再加上點賜物就不錯了。
然後便是對於王江的嘉獎,從在大蘭山上為王翊管理後勤開始,到四明湖之戰慘敗後掩護百姓撤退也落了個鎮定的評語,再到四明山殿後戰的運籌之功。這些很符合明朝中後期朝廷對於戰事的嘉獎方式,監軍文官不管有沒有功績,只要贏了總會有功勞的。
聽完這些,王江的面上已經頗有些羞臊之色,他看向陳文時的目光中滿是歉意,而迎來的卻是陳文善意的微笑。
不管你做了什麼,上司總是能拿到更多的獎勵,這是亙古不變的。一直以來王江還算是給了陳文極大的支援的,當初公司裡那個任事不管,「有功勞歸他,出了問題算你」的溜肩膀經理,陳文也不是沒在他手底下混過的,早就歷練出來了。
鑑於王翊被俘、馮京第殉國,魯監國的詔書中將王江戶部主事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的官職改成了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還給了把尚方寶劍,具體任務則是監軍四明、天台諸路義師。當然,按照慣例,王江的母親也由淑人升為夫人,在命婦的階級上提高了一個檔次,也算是母以子貴。
王江謝恩過後便是陳文的封賞,四明湖之戰的慘敗,導致了陳文的贊畫之功告吹,不過魯監國還是誇了兩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相比之下,四明湖之戰後,陳文掩護百姓撤退一事上是有實際功勞的,此後的四明山殿後戰、北漳鎮「擊潰」紹興綠營,也有破敵的功勞。所以魯監國決定晉升陳文為總兵官,掛徵虜將軍印,賜尚方寶劍,仍管南塘營軍務。
先前的那份報功文書上,陳文只提到了吳登科、李瑞鑫和尹鉞這三個千總,其他軍官地位太低他便沒寫到。
這裡面陳文其實也報著降低魯監國影響力的念頭,畢竟那一次被排擠導致了慘敗,他依舊記憶猶新,留下的後遺症導致了他對其他各路明軍的信任度直線下降,所以設法防一手在他眼裡也是必要之舉。
此番,陳文手下的這三個千總也被任命為副將,估計如果陳文兵力雄厚的話,賜爵應該也不是問題,而這三個軍官也能坐到團練總兵,甚至是掛印總兵的位置,就像浙東的那些明軍將領一樣。可是南塘營的兵力實在不多,又處於王江的管轄之下,所以升職的速度也就沒有那麼快的必要了。
升了職,即便沒有加薪,陳文也還是比較高興的,畢竟開始收復失地時說出去也會好聽一些不是。只不過,就在他謝恩完成後,準備起身的時候,那個為首的欽差變戲法一般掏出了另一份詔命,繼續讀了起來。
「……欽命徵虜將軍大蘭山總兵官陳文,勤於王事、勇略過人,特命其率本部兵馬入衛行在,以盡宿衛之責,欽此。」
第十二章 抗旨
「……欽命徵虜將軍大蘭山總兵官陳文,勤於王事、勇略過人,特命其率部入衛行在,以盡宿衛之責,欽此。」
入衛舟山?
聽到這段詔命,陳文沒有選擇謝恩,而是在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