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知道如何是好。他以為對方是個和他一樣莽莽撞撞的冒失鬼,是因為不小心才會碰翻了他的東西。卓揚決定如果對方說出“對不起”,他就立刻回報一句“沒關係”,誰知莫利卻高昂著頭頸直接走開了。

第二天,卓揚捏出的一隻肥嘟嘟小鴨子,又在莫利的蹂躪下慘遭了厄運。他嚴肅地站起來拉住莫利:“請你道歉!”

莫利揚起下巴,居高臨下地看著身高比自己矮了一個頭,體型足足瘦了一大圈的小卓揚,充滿挑釁地說道:“怎麼樣,黃黃的小子,我就是喜歡這樣做!”在他面前,卓揚就好像軟綿綿的泥巴團一樣,隨手一推,就甩到旁邊去了。

無論成人的世界還是孩子的世界,每個人的存在,總會使一些人喜歡,使另一些人討厭。這是憑藉自己的努力沒辦法改變的客觀事實。

可是卓揚很難過,他不知道該怎麼面對莫利的敵意。

最開始跑去問媽媽,卓雲很強硬地告訴他說:“聽著阿揚,男子漢的尊嚴受到了挑戰,就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如果有誰冒犯了你,就要他十倍奉還。”

卓揚腦海裡浮現出一連串的畫面,莫利摔爛了他的泥塑,他也跑去摔爛莫利的泥塑,莫利再次跑來摔他的……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呢?莫利可以輕易抬手將自己揮開,而自己捏起的小拳頭卻無論如何都傷害不了對方分毫,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無奈之下,又去求助老師,善良的女教師勸導他:“親愛的揚,聖經上說,若是你的弟兄犯了罪,就責備他;他若悔改,就赦免他。”

莫利自然不會悔改,而責備他,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卓揚一籌莫展,和他想象中的好朋友“波比”一起抱膝坐在通往後院的臺階上,望著天發呆。不經意間,腳下傳來窸窸窣窣的響動,一隻澳洲木蠍從腳邊的石縫爬了過去。卓揚不知道這隻蠍子是否有毒,但他知道,對付蠍子最好的辦法,是用一隻杯子將其倒扣在裡面。

兒童節目裡講過,蠍子是種可怕的蛛形綱動物,尾巴上有毒針,扎到人身上雖然不致命,卻疼痛難耐。人們總是用它來比喻那些惡毒的壞人。

按照媽媽的邏輯,如果被蠍子螫了,就該在自己尾巴上按個毒針,刺回去。如果聽從老師的教誨,就該忍受疼痛,由著它去螫,這顯然都不是明智的行為。

卓揚與“波比”對視一笑,打定了主意。

第三天早上,當莫利走進教室的時候,看到卓揚笑眯眯坐在彩色的小木桌邊,桌面上擺放著一隻泥巴捏成的大號企鵝,卓揚正與一個高大強壯的白人孩子有說有笑,眼睛還時不時挑釁般地瞄過來。

莫利氣勢洶洶跑上前去,一把將企鵝推到了地上,並用腳使勁踏上去,嘴裡還哈哈哈輕蔑地大笑著。笑聲尚未停止,那個白人男孩直接將他撲倒在地上,兩人言語不和,動起手來。其他孩子聽見動靜迅速圍攏,並逐漸分化出兩個派系,從互相指責,到推搡,最後發展到了扭打成一團。

老師們費了好大力氣才將這些孩子分開,各自輔導勸解去了。莫利的眼角腫了一塊,很丟臉地哇哇大哭著。卓揚一直坐在角落裡,安靜地捏著泥巴。之後不久,莫利就轉去了相鄰街區的另一間幼兒園。

事情其實很簡單,卓揚面前擺放的那隻企鵝,並非出自他的手筆,他只是“湊巧”坐在了旁邊而已。他告訴製作那隻企鵝的白人小孩說:“雖然莫利很不友善,一直打破我的泥塑,還威脅我不可以和你混在一起,但是我依舊很願意和你做朋友。我覺得你是我們之中最棒的,像個了不起的領袖……”

在卓揚的字典裡,向來沒有仇恨二字。匹夫見辱,拔劍而起,不足為之勇也。